不为彼岸只为花
| 分类: 师生之情 |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的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
晚上,去给七年级学生上政治课,在去往教室的路上,碰到了八年级的几个男孩,他们看见我,立马围了过来。
他们纷纷对我说:“老师,晚上第二节给我们上心理课吧?我们真的很喜欢听你上课。”
他们这节课,本来就是我的心理课,只因为我代了初三的语文课,所以把七八年级的心理课全停了。
没想到,他们又找到了我。
“不行啊!我现在代有初三的课!”我面露难色。
“初三学生今天不是考试吗?”他们依然不依不饶,一脸诚恳的样子。
“真的,我们求求你了,上课我们都会听得特别认真的,我们去和班主任说!”那个男孩话语中透出的那么真与诚让我真的不忍心拒绝,生怕惊扰了一颗向上生长的心。
“虽然累些,但是对于这几个孩子来说,不是最好的成全吗?”心里这样暗想着,并且我知道的是,其中有一个孩子在班上表现并不好,如果借此机会给他一个展示向前的机会,不也挺好吗?
所以,我并没再多想,我答应了,他们连声说着谢谢,眉眼里都透着满足而幸福的光。
我想,在他们心里一定会想,老师是如何给足了他们面子,他们是不是可以更尊严地成长呢?
第二节课,我如约而至,刚走进教室,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似乎我是一个多么大的人物一样。
我突然感觉有些“受宠若惊”了,那一刻,我知道我是最幸福的!
我先是把事情的原由告诉同学们,然后又提到了那几个同学,其它学生便把掌声送给了他们,我细细看来,他们几个感觉不好意思,但我明白他们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因为我真的知道,他们多么需要这些正面的肯定的掌声啊!
我给他们讲的内容是《如何做一朵迎风盛开的花》,我先是放了一段李玉刚在《开讲了》里的一段视频,然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我把作家画家丰子恺的那段话读给他们听:你若爱,生活在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在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整个课堂里,学生听得入味入境,若有所思。
最后,我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了,就像农民播下希望的种子一样,我们也要学会种植自己,在人生唯一的春天里,做一朵迎风盛开的花,记住,你的梦在远方,希望你们能像李玉刚那样,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便会有多大!”
说完这话,我特意看了那几个男生,我多么希望此时的他们能够明白我这个老师的良苦用心,然后开始筑自己的青春的梦,在青春的路上,奋力直追啊!
这个学期,也许我给他们上的就是最后一节课,但从内心来讲,我的期待真的很长很长……
下课了,同学们还围在我的身边,我能够感觉出他们对我的这份依恋与留恋。
当然我也享受与他们相处的时刻,因为那一刻,我明白我对他们很重要,所以,走上讲台,我愿意它就是一个春天,给学生展开一片精神的春意盎然的画卷!
当然同时我也想,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喜欢我,原因只可能是一个,我在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一些精神营养的积淀。
如果对每节课、对每个学生都能这样,教育对于师生双方来说是不是就是一场最美的相遇呢?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说:“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通过给,我体验到了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了生命力活跃的快乐,我会因见证了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生气勃勃而欣喜万分。”
我想,对于此时的我就是如此!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满天的星星,想想自己,其实不就是其中的一颗吗?虽然微弱,但依然可以散发自己的光芒!
所以,化作春泥,让花成长,这就是自己的幸福;化成了养分,树慢慢长高了,自己的精神也就攀上了树巅,花绽放了,自己不也清香吗?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努力吧,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