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并蓄构筑理想课堂(整理后)

(2013-12-10 11:04:18)
标签:

教育

“理”“想”并蓄构筑理想课堂 

                            窦 桂 梅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并蓄,“理”不仅指理念,更指理性,因为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会成为空中的楼阁。

理性的表现是:第一,要在课堂上完成。就语文课而言,一定要充满浓浓的语文意识。如果实现不了对语言文字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积累与运用,语文教学必然是劳而无功。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理性的一条重要的标志,是要实实在在。无论你怎么创新、无论你怎样热闹,给孩子们的能力、情感、思考等,最终的结果是要沉甸甸的,要他们必须有真实的收获。我们必须提高备课的质量,要让孩子在课堂上的单位时间内,得到应有的生命的厚重。

我觉得理性的第三个特点,是还应该拥有遗憾。课堂能力应该有三点:驾驭能力、探究能力、亲和能力。有遗憾,你才有向上飞升的空间。有了遗憾的课堂我们才觉得它润泽。

我把这个理解为一种思考。这也许是理想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翅膀,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无论如何最后要给孩子们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说明他在思考,有了欲望说明他有了进一步想探究的热情,渐渐就生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智慧。
  我在想,我们的课堂怎样让她既有厚度”——语文的扩展,还要有温度”——情感态度,更重要的还要有深度——也就是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课堂应该想办法,在种上语言文字的种子的同时,也种上透过这语言文字、背后藏着的东西。理想的课堂这个字应该是让孩子有智慧、让孩子有大脑、让孩子真正的学会思考,这是最重要的东西。
  那么,把这字和那个字加起来,可否用德国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的一句话,作为迁移、作为一种比喻,来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应当变成有理性、有思想的哲学意味上的课堂。那就是——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反复地品位、思索它,它们就日日增新,有增无减地让我产生敬畏和赞叹。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