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让妈妈的爱从此有居所

分类: 思想之光 |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他能使推动父母更好的体验生命成长的美妙。
放假了,每天离孩子总是很近很近,甚至晚上还和我和她爸爸赖在一起,但心总感觉有些远。
如何走近孩子内心,了解她真实的内心想法呢?
于是,走近了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吴文君的《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
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小桥流水般的叙事,朴实真诚的语言里写出孩子成长17年来妈妈与孩子的一路陪伴。
感受深的有以下几点:
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这个短语,她说她对孩子就是这样,希望她能自己的方式来怎么怎么,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尊重,而尊重源自平等,而这种平等的意识让孩子随时随地当她当作最好的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有效沟通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一定要强调两个字:有效。
她这样说道: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长短,而于质量高下,一分钟的快乐陪伴远比一天痛苦的相互折磨更有效。
她认为这样更能够走进彼此内心,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亲子关系也会更紧密。
她在回忆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她说道中间有几年因为自己工作忙都是聚少离多,甚至家长会她都会请朋友代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她与女儿的关系,相反她特别珍惜与女儿相处的每一分钟,她总是通过散步聊天的方式,放下彼此的心,无形中让孩子向自己敞开了心扉。
三、放手给孩子
在书中,她说道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只陪伴,不设限。她总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尝试,看孩子独自走在她的生命旅程,然后渐行渐远。
她认为,如果父母有意地控制孩子,还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信任,是内在对自己未来的恐惧。
四、设身处地,在鼓励中让孩子看到前行的方向
在本书中,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贴心的暖,对孩子的话都是充满了鼓励与期待,娓娓中让孩子如春风拂面,徐徐吹散内心的阴影。
比如在孩子总是不愿做发光体,只想做幕后英雄,而不想到台上展现时,她这样对孩子说:做人总低调,做缩头乌龟,是对自己能力的埋没,也是对自己责任的推脱,更是内心恐惧和纠结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内耗。
比如当孩子说了自己想当农场主的场主,别人的不屑一顾时,她这样对孩子说:梦想的美好之处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而不是梦想是否实现的结果。当一个人在生命的每一天,都积极主动地为生命负责任,做跟理想相关的设计,安排和行动,过着充实、主动、自觉而有质量的人生。这时,理想能否真的实现,又有什么不同呢?
五、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强大,从而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本书,她与孩子相处的十几年中,她一直在努力向上,走在提升自己的路上,每天展示给孩子的总是充满激情的正能量。
同时,她还尝试着改变自己心理的弱点,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让孩子看到父母作榜样的力量。
她这样说道:释放自己,就是释放孩子生命的活力。
总之,读这本书,如同一位深情的母亲在诉说她与女儿共同的成长故事,这里面更多的是温润与温情,更多的是母亲的智慧与苦心苦诣的爱,正如封面上的那句话:“每个孩子毫无疑问地拥有获得成功快乐的人生的能力,父母的职责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有效的释放出来。”
只是,有哪些父母有此能力呢?
当然需要的就是学习,在学习中慢慢改变,甚至享受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如果这样做对孩子是成长的话,那么对于父母来说,则是内心的重建与自我的重新点燃,从而更好修复自己当年的遗憾,更懂得生命的角色。
归根到底,对双方来说,就是最好的成全,让共同相处的日子变成彼此推动、彼此支持、彼此成长的黄金岁月。
这,应该是多么美好和美妙的一件事啊!
这几天来,我一直在纠结中,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甚至又和爱人跑到那个与她只差一分的学校里去,企望会有转机。
可惜,那个负责人很遗憾地告诉我们,错失机会了。
我心里只默默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稍微坚持一下,向前走一步。
当然失的同时也有得,那就是与孩子的陪伴会更长一些,那就好好珍惜一起拥有的时光,力争让她在这里快乐地做一个自己……
相信,我应该能给她这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