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的守望

(2010-06-06 14:23:32)
标签:

杂谈

                   心灵的守望   

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光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龙应台心灵的守望
   近来读了龙应台和儿子之间合著的书<亲爱的安德烈>,读出了一颗母亲的拳拳挚爱之心,切切叮咛之情,同时也领略了他们母子之间的那份平等与融洽的气氛.当然更读出了这位母亲的智慧.

只可恨自己水平有限,就请允许我摘出里面的深情意长的句子,咀嚼一份真挚深长的母亲之心,同时也让自己少一些迷失……

一、对孩子的“少年清狂”的看法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吸有少年时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牢住,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了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里,你都可能是寂寞无比.

所以,少年清狂,是可以的.

                              ——《对玫瑰花的反抗》

二、对孩子陷入感情漩涡的劝勉

安德烈,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于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歌德曾经这样描写少年:“向天空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十九岁,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迭的时候。

……

我愿意和你一起分享的是我的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站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我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奋斗目标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阳光照亮你的路》

三、写自己对孩子的牵念

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向左走,向右走》

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角,你也不会去说”对法“。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也许要等到几十年之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渐渐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注视。

……

在那个电光石火的一刻里,我就已经知道,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所谓父母,就是那个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你是哪国人》

   四、和孩子关于文化的探讨

   文化,来自逗留——“逗”,才有思想的刺激、灵感的挑逗、能量的爆发;“留”,才有沉淀、累积、酝酿、培养。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

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文化,因为逗留》

   五、和孩子谈责任和关于工作的话题

   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要知道,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构架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是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充分体验生活,就你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的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眼别人比较,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被迫去谋生。

   如果我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之后,还是“自己”二字。

                        ——《给河马刷牙》

   六、对孩子谈平庸的问题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时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路五千米的。

   那清晨散步的,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做那个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大树有大树的活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

   七 和孩子谈恐惧

   我恐惧失去所爱.

   我更恐惧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赏月,能饮酒,能作文,能会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记忆,能坚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为,能爱.每一样都是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可以瞬间失去的.

   显然,我恐惧失去.而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

 

 

 后记:

  以前写的文章,基本都是随心随意,想到哪里就轻飘飘地落下了,心随手动,手动心移,一篇篇原生态但没有丝毫分量的文章仅用半个小时就"出炉"了.而这篇,是我认真而庄重,认真而虔诚,因为这一颗智慧母亲的良苦心,一颗期待母亲的爱子之心,一颗在守望里目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的心,一颗在渐渐年老的岁月里依然深情地守望的母亲的心,读着,我感觉,她似乎有些许的疲惫,但分明是那样的恣意享受着;她似乎有种隐隐的失落,但分明流露出对孩子成长的渴盼;她似乎有隐隐约的怅惘,但分明有种将心放空般的释然与坦然^

 

  由不得想起了她在<目送>里写的那段深情至透的文字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现在看看表,基本用了两个小时,我想,我是以一颗虔诚的的心来读的,因为我同样是一个母亲,在爱里,我们的语言是一致的.但愿我还能读懂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