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守望

标签:
杂谈 |
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光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只可恨自己水平有限,就请允许我摘出里面的深情意长的句子,咀嚼一份真挚深长的母亲之心,同时也让自己少一些迷失……
一、对孩子的“少年清狂”的看法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吸有少年时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牢住,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了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里,你都可能是寂寞无比.
所以,少年清狂,是可以的.
二、对孩子陷入感情漩涡的劝勉
安德烈,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于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歌德曾经这样描写少年:“向天空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十九岁,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迭的时候。
……
我愿意和你一起分享的是我的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站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我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奋斗目标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三、写自己对孩子的牵念
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角,你也不会去说”对法“。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也许要等到几十年之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渐渐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注视。
……
在那个电光石火的一刻里,我就已经知道,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所谓父母,就是那个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文化,因为逗留》
要知道,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给河马刷牙》
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做那个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