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头的重量

标签:
孩子家庭教育失败育儿 |
分类: 思想之光 |
头痛欲裂,感觉就像中了煤毒一样,头重脚轻,喉咙肿痛,全身就像散了架一样,勉强上完课之后,赶快到外面的诊所里拾了点药,匆匆回家,倒头就睡,一个被子还感觉冷,于是,把两个被子厚厚实实的压在了身上,似乎感觉到了一丝暖气.
这几天,多变的天气面前,一向体质还不错的我,终于也抵挡不了这股侵袭,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在梦里,浮浮沉沉,沉沉浮浮,迷糊中似乎听到了开门的声音。
尽力睁开双眼。
原来孩子中午已放学回来了。
可是我的饭还没做呢.
我强迫让自己起来,可是全身却软绵绵的,感觉外面也好冷。于是,又钻进了被窝里。
“妈妈,中午吃什么饭呢?”这是孩子每天回来的第一句话。
而今天,什么也没有。
她看没人应声,然后看到了卧室里躺在床上的一个我。
她急忙关切的问我怎么了。
我心里一阵感动。
但是下来的一系列事让我深深地感觉我作为一个母亲的失败。
我告诉她自己泡方便面吧。
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将面弄到了碗里,但锅里她不知添多少水,燃气她不会开,无奈只好挣扎着起来,帮她将一切弄好。
想想自己当年像她这个时候,自己已会做面条,会蒸馒头了,会做饭了。
而她……可这一切又都是谁造成的呢?
可是此时,唯有长叹一句。
身体感觉好虚弱。
于是让自己再重新躺下。
听着孩子在外面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的吃着方便面,此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我好等待她来问我一句:“妈妈,你吃点什么呢?”虽然我没有一点食欲,虽然我并不想吃些什么。
可是,没有!
直到一句话在我耳边响亮的响起:“妈,我吃好了,我去学校了!”
曾经很童真的让我听起来很舒心的话语,现在感觉就如外面的天气一样冷。
一时间,心中好冷好冷,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痛楚。
面对已八岁的女儿,我该向她说些什么呢?
自己是一个教育者,曾那么苦口婆心的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如何把人字写好;也曾那么循循善诱自己的学生,如何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突然一切失灵,一切无效。
在家庭教育这一块上,我只注重了她智育的发展,何曾重视过她心灵的成长呢?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忠告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所以,在孩子的心田上,只有播种什么,才会收获什么。
爱与责任是孩子成长的根,是孩子飞翔的双翼。
而今天的我,不该自己深深反思吗?
而今天的她,所做的一切不因为我平时的教育吗?
事事包办,害怕耽误了她的学习,想着她还小,怕累着她,好的尽先让她吃,怕她饿着,却不曾想,在孩子的心灵上就播种下了“一切都是自己应该享受的”的种子,如果要埋怨,不怪自己还能怪谁呢?
突然间,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似乎更重了,作为教师,作为母亲,作为女儿,有些时候,仅有一颗爱心真的是远远不够的,在漂向岁月深处的自己的河流里,伴随着的还需要智慧的沉淀,还需要方法的累积,还需要生命的厚度……
现在,我的孱弱的两个肩头上所承担的是是两个重重的家庭,一边是心系的学生,一个家庭的希望;一边是系心的孩子,又一个家庭的希望,我得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人并成才,更得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不管偏了哪一个,就会失衡,我的生命便不能顺利向前。
突然想起了鲁迅《故乡》里,作者的那句话:“想到希望,我突然害怕起来了。”
而此时,想到这些,我也突然真的害怕起来了。
我害怕我辜负了这片希望,想当初那些家长是如何满怀希望满目虔诚的把他的孩子送到了我的手上,又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啊!想当初我和爱人又是怎样热切的盼望我的孩子如何的优秀起来。
而如今呢,想想禁不住汗颜了。
李镇西在《做最好的家长》一文中写道:
“我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我告诉女儿——
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瑕,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所以,虽然今天的家庭教育里,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但我并不悲观,好在意识到这一点还不晚,好在孩子才刚刚八岁,好在她别的方面还都做得不错,我会像李镇西说的那样,和女儿,和爱人,去共同完成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学会做人。
我给了女儿生命,女儿则延续着我的青春,希望我们的生命和青春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燃烧。
路,总是要走下去的,只是渐渐的,需要学会用思辨的眼光,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需要学会用足够的耐心,来激励、去唤醒、去培养、去成就……
请相信,我一定会的!
因为,我深深的明白,短短的人生所赋予我的是什么……
因为,我深深的记得,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福禄倍尔的一句话:“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