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试卷,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8-12-26 13:03:39)
标签: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分析

教育

分类: 师生之情

      语文试卷,想说爱你不容易语文试卷,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生这两天考试,首当其冲的就是语文,面对语文试卷,学生关注可能更多的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如何。

而作为教师,而更关注题的类型,考查的各个知识点。

面对初三的的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感觉应该和中考有机结合起来,应该能流露出中招试题的命题趋向为最好。但翻看这张试卷,除了形似之外,我感觉很失望,因为它我觉得并不能很好的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积累部分

  1、 对字词的考查稍显多了些,两个小题四分,虽然考查的方面不同,有字的音和形,还有对成语中字的写法,但都是对字词的考查,分值稍显多了些。

  2、对课文中的小说的考查有两个小题四分,虽是对小说人物和内容的不同考查,但对整张试卷而言,内容还是多了些。

  3、 综合性学习这一块出现了空白,没有进行考查,而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正是展示的平台,并且几年来的中考题中也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所以没有出此类题应该是一个缺憾。

第二、阅读分析部分

这一项共出了两篇文章,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符合课标要求,只是对于第一篇议论文考查的内容竟是课内的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课标中对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且不说现代文一般不要求用课内文章来作参照,只说选的这一篇就比较失败,因为这是一篇驳论文,又加之是鲁迅的文章,它要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来理解才可。

所选内容与课标要求严重相悖,这是简单的议论文吗?里面的几个题更是刁钻,如13题中的“说说文中那句“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说说这句话的作用学生也许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答,而这样出,真的让学生摸不着北,并且心中会产生一种挫败感。本来一篇议论文,让学生能够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能够触摸到论点、论据、论证关系这方面的具体实例即可,而这几个题可以说真的让学生大跌眼镜,也让老师始料未及。

第三,文言文部分

课标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要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和社会实践做出判断的综合能力。

本次考试出的内容是《陈涉世家》中的一段,题稍显简单了些,如果能出一个比较阅读,我想可能对学生的考查会更全面些。

第三、作文部分

本次作文有两个作文题目可供选择,一个是半命题作文《我用心去     》,另一个是全命题作文《这件事我做对了》,两个题目,都以“我”为中心,能利于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内容上说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也许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却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真正的写作风采,特别是那些写作有独特视角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命脉题作文,局限了他们的思想,反而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发挥。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此次语文试题有几大问题:

1、课内知识太多,占44分,竟然占到了快一半(满分120分),与中考没有很好的接轨,根本不能考出学生真正的语文水平。

2、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导致考查的方面显窄了些,比如没有考到病句的修改,没有考到综合性学习,没有考到新闻类、图表类试题等等。

3、 作文类型单一,学生也许能写好,得不了低分,但不一定能出彩,不一定有立意很独特的作文。这样会使一些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不利于展现他们的风采。其实完全可以出一个命题类的和一个话题类的,然后二选一,那样的话,也许会更科学些。

当然人家出题自然有人家的考虑,只是我感觉作为初三,每次大型的试题还是应该和中考接轨起来,让学生心中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让教师有一个较明确的方向最好。

究竟学生成绩如何,现在还暂且不知,但我可以预料的是只要平时踏实学课本的同学,成绩一定不会太差,只是我觉得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高分的不一定语文水平真高,作文好的不一定作文水平最好。

语文试卷,想让我说爱你,真的还不容易呢!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岂止是学生,还是教师的命根呢!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岂敢是教师,那是领导的法宝呢!

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分和考都以不同的姿态显示着各自的风骚,而我们也甘愿随风一样无奈的舞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