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
今天周六,本该好好的歇一下,可谁知前两天七八年级刚考完试,学生走了,可以过双休日了,可老师们却要留到今天改卷子,上午八年级,下午七年级,忙碌一天,充实一天,只有这样的自我安慰。
看着学生答的题,心里在想,语文试题越来越灵活了,很多答案都写到言之有理即可,可是对于不同的改卷教师,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标准,怎么样才算言之有理呢?学生所答的自有他的道理,这能不能就叫言之有理?
可是从老师的角度好像又不是,另外不同的教师所改的尺度又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对于分数就是一切的应试教育来说,对学生是不是又太不公平了,对于一直以分数论英雄的老师来说是不是也偏颇了?
翻看几份试题,同一题,不同的教师所改,上下相差很大,加之作文衡量的标准不一,所以所得分数不见得真能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更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
想想,整天在教学生学文章,可学生学的结果呢,也许这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吧?
怎么让学生从一篇篇独立的课文中找出真正提高语文水平的办法,真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可是又该如何去做呢?谁能告诉我答案?不知道……
课标提出让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提高他们的能力,可他们阅读的时间有多少,我们教师呢,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又有多少呢?没有,我知道自己就没有……
于是我好想盼望自己快点退休,那样就可以不再误人子弟,也少一分良心的愧疚。可是又怎么可能呢?于是想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看一些书,可是却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匆匆过了一天又一天,身边的书还是书,文字还是人家的文字……
又想起了孤独美丽博客中提到了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所说的学语文应该是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这样一个渐变的由浅入深的过程,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自己不是也仅仅处于“文字——文章”的阶段吗?甚至有很多文章自己还看不懂,更不用说从文章中去提炼出自己的思想,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教给学生!连文本都读不懂的教师怎么能算好教师?!只在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里跑了一年又一年的自己怎么能是一个好教师呢?处于这样一个浅层次的我又怎么能起来一个很好的引路作用呢?
这样想来,一年年,一天天,自己就像一个传声筒,天天发出别人的声音,节节没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还常引以自豪,也许空虚的才会把自己的头高高扬起,就像空空的马车,才会发出咚咚的响声……
我是不是应该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静水才能流深,重剑才会无锋?!
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静水?又什么时候才会变成重剑?
让水的喧嚣随着青春的逝去而逝去吧,然后静静的把它沉淀成水的厚和深吧!
让剑的利刃随着岁月的风霜而削去吧,然后慢慢的把它磨蚀成剑的质和重吧!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