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美术馆心得体会

标签:
美术史作业文化 |
班级:08艺术设计本4
姓名:焦婷婷
课程:中外美术史
完成日期:09年12月2日
参观美术馆心得体会
09年11月7日,我与同宿舍的同学一起参观中国美术馆。参观内容为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油画特展,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和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
很重要的参观了写实派油画特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内心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参展的画家们,集合了中国油画创作的精英。纵观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却惟妙惟肖。每位画家都有自己所不同的创作灵感与动力。画家们坚持的都是自己对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崇尚,吸收西方油画精华,融入本土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国的油画开创了先锋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览也将是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由此可看到中国写实油画发展的灿烂远景,将引导中国写实油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Ⅰ 艾轩---《没有回声的荒原》
艾轩曾说:“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艾轩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混乱和纷争中度过的,父母离异,父亲在文革时期被打成右派。在他找到西藏以前,他的灵魂,没有故乡,四处漂泊。但是,一旦找到阿坝,他的心被藏区强烈地震撼之后,他的灵魂便被俘获。两者融合的结果,就是他那些以藏区为题材的油画作品。
他巧妙地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了起来。本来,孤独本身即会有某种神秘性,在浩瀚的荒原中孤独,其神秘的意味就更浓。
画中的小女孩儿那清纯的眼睛,晶莹剔透,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在这片壮丽和辽阔的雪地里,她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孤单啊。随风摇曳的乱发,眼睛呆呆的望着画外的远方,像是在期待什么,一条狗默默地守护在她身后。让人不禁内心产生一种疼爱和怜悯。让一些人回忆起一些辛酸的往事。
这幅画,借景,借人,巧妙地把孤寂的抒情与神秘感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使他寻找到自己心灵的通道。
Ⅱ 冷军----《肖像之相---小罗》
参馆中陈列着的小唐,和这幅画一样,都有参观的人直呼其为照片。我站在身旁不禁微微一笑。冷军的画,真是细致到极端啊。观者无不为他那精致入微的形象与技巧折服。
这幅画中的人物,是甜美而又纯真无邪的。眼睛有神的望着你,双手微抱,自然地张开。手指的关节,衣服的质感,都能表现出画家的技艺精湛。画中人的肌肤发着光泽,却又湿润。眼睛是那样的水灵晶莹,以极细致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秀发黢黑而浓密,自由的延至双肩。嘴唇上自然的红色与脸部肤色十分地和谐,就跟真的皮肤一样,已经完全看不出绘画手段的痕迹,似乎是高精度的放大照片,怪不得会有观者直接说:“这是拿张照片来展吧?”
记得刚学画时,对一张画的好坏大致评定就是“像”不像。可是冷军的极端写实,早已不再于一个“像”字可以超越的,那是一种态度,一种极致的美,让人们感到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让人屏住呼吸,仿佛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的心跳一般。他的超写实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理想的高度。真正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大师水准。
Ⅲ 自命题---《背影》
很喜欢这幅淡淡的冷色调的画。只可惜时间有点久我早已忘记标注牌上写的是什么了。就自命题为《背影》吧。我无法得知它的作者,也无法知道作者创作这幅画时有何思想感受,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描述吧。
图中一女子倚树直立,微露的侧面可以看出她寂寞哀伤的表情。双手抓着树干,仿佛在寻找依靠一般。冷色的垂至脚踝的长裙将她恰当的融入在画面当中。仿佛夕阳西下,余辉洒落在湖面上,淡淡的,很美。她像是在期待什么,或者是自己的恋人,或者是明日的夕阳。两旁树木花草默默地听着她的呼吸,就这样静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结:这次参观,使我在设计,动漫以及写实油画中学习到很多。最为震撼的就是写实画派笔下的风景,人物。我懂得了,探索艺术的道路是永无止尽的,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习画天赋固然重要,但一个人不懈的努力也很重要。我们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艺术,才能在其中发现乐趣,从而愿意为之献身。忘了是谁说:“一个人只有全身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调动自己的全部潜能———包括时间、精力与智慧去提高自己。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外在的目的去工作,工作于他就是一种劳累和一种负担。”
艺术是相通的,虽然我们选择的是艺术设计,但是我们也不可缺失对创作的热情。不管是音乐还是戏剧,我们都可以用画笔聆听它们的音符,用颜色铺画出它们的表情。这是一种美好,一种无法言喻的美丽。我一直对那些主修为人们创造生活产物的朋友们说,我们是艺术生。不管你是否身处艺术系,但,你创造的,是人们所目睹的,那就要具有美的本质。美是艺术的语言,更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又源于生活,所以生活中美必不可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中,我还会发现许多新的美好,也会有更多新的感受。毕竟艺术石永无止尽的美丽。这是件令人兴奋地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