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字 联:
杨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既工于书法,又擅画兰竹。他曾在一幅画上题写如下,联语:
上联中的三个“一”字都是量词,意为“每一竿”“每一株”“每一块”,从表面意义上看,作者是在热情歌颂竹、兰、石的有节、有香、有骨,竹之劲节和和石之坚贞的的意境跃然纸上。但从它的深层意蕴上看,却又让人们看到了题画者本人的品格和风骨,看到了他的向往和追求。
一 字 诗 (1):
能和“一”字联相媲美的,自然是“一”字诗。清代著名才子纪晓岚出身于世家大族,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天赋,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不仅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而且工诗、善赋、能文,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四库全书》总编,一向为世所崇。据《清稗类钞》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命纪晓岚随行。过江时,适值仲秋。乾隆乘御舟,凌烟波,纵目远眺,但见碧空如洗,烟波浩淼。一江秋色之中,忽见一渔舟荡浆而来。乾隆眼见秋江万里,耳闻渔歌悠扬,不禁心旷神怡,龙须大兑,便乘兴召纪晓岚来,道:“卿看那碧波之上,一渔舟荡浆而来,此情此景,不可无诗。卿能以十个‘一’字入诗口占一绝吗?”纪晓岚道:“蒙圣上恩准,臣放肆了。”说完,远眺大江,于片刻间吟出一首《七绝》:

乾隆听了赞不绝口,道:“好诗,好诗!卿果然才思敏捷,不愧为当今才子呀!”这首诗,在短短二十八个字中,连用十个“一字”,写人状物,绘声绘色,把众多景物和人物动作构思成诗句,的确独县匠心,也颇见情趣。乾隆的嘉许并非溢美之词。
这十个“一”字,使用得灵气飞动,轻捷灵巧,错落有致,在语面上显得既对称又均衡,就在十个“一”字的巧秒安排之中,那美丽如画而又诗韵流动的秋江晚景,自然而又洒脱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也写过一首“一”字诗

诗人连续运用十个“一”字,将夕阳西下,黄叶满地、飞鸟回林、僧人归寺的山林晚景画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恬静之美。

一
字 文:
除了“一”字联、“一”字诗之外,还有“一”字文。据史载,清康熙年间,有一清官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洁,政绩斐然,在福建和江苏巡抚任内,总揽两省军事、吏治、刑狱、经济,可谓位高权重。其间僚属门生、官民人等,多有携礼拜谒者,自然都有私事请托,他或婉言辞谢,或严词拒贿。虽然如此,送礼者仍不乏其人。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张伯行特地写了言简意赅的《禁止馈送檄》一文,张贴在居所院门上及巡抚卫衙门外。文曰:
这篇文章因连用八个“一”字,有人便称其为“一”字文。檄文虽短,却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铿锵有力。送礼者观之,或良心发现,或自惭形秽,皆悄然离去。于是,这篇文便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