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不散的温情】(二)

(2008-12-12 21:51:39)
标签:

唐绣儿葵儿

中国摄影师联盟

胡同

老北京

最后的影像

原创

分类: 老北京·胡同儿

【拆不散的温情】(二)
胡同影像】   摄影:唐绣儿葵儿    地点:北京崇文区·大吉片    时间:2009年12月12日   

 

‘大吉片’也和老北京的‘六号地’一样,被摄影人称之为“京城最后的影像”之保留地。

 

菜市口东南角这片列入危改拆迁的区域西起菜市口大街,东至福州馆前街,北抵骡马市大街(两广大街的一段),南到南横街,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涉及大小胡同街巷30多条,院落300余。

 

大吉片胡同群在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上的地位:金中都城内的街巷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继承辽燕京城的旧街巷,而大吉片范围中的胡同则应该是金中都东扩以后形成的新街巷。

 

大约从北宋中期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活跃,(里坊制的)坊墙的束缚逐渐被突破,宵禁取消,坊墙拆除,沿街商业出现。这意味着里坊内原来封闭的街巷走向开放,而从辽燕京到金中都,正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
据推析: 在金中都时期,今天的大吉片胡同应该颇为繁华。“比如大吉巷,原名‘打劫巷’。有人认为从名字足见这里治安混乱,一派荒凉。我觉得‘打劫’并不是抢劫,老北京人买东西觉得昂贵,会说‘打劫啊’。因此,这个名字可能恰恰证明这里曾经集中了许多商铺和娱乐场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从金中都到元大都,随着城市中心的转移,在中都城和大都城之间应该形成了一条通道,“由大吉巷这里向东北方向位移,直到明代,逐渐在前门一带形成新的商业区。

 

附:大吉片胡同拆迁区文物古迹清单 (带门牌号)

关于大吉片的更多资讯,请您网络搜寻,信息颇为丰富,这里不再做更多介绍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


【拆不散的温情】(二)
P2


【拆不散的温情】(二)
P3


【拆不散的温情】(二)
P4


【拆不散的温情】(二)
P5


【拆不散的温情】(二)
P6


【拆不散的温情】(二)
P7


【拆不散的温情】(二)
P8


【拆不散的温情】(二)
P9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0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1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2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3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4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5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6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7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8


【拆不散的温情】(二)
P19


【拆不散的温情】(二)
P20


【拆不散的温情】(二)
P21


【拆不散的温情】(二)

P22

         

  请继续浏览                              拆不散的温情(一)

【拆不散的温情】(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