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毕业前,曾经给几个兄弟许下过诺言,要在自己的博客里面给他们写几篇所谓的传记,因为本人的新浪博客浏览量在河大独占鳌头,所以说写出来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一下我们的经历,以便更好的找到共鸣,前些日子一直忙忙碌碌的准备考试,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写这些东西,现在暂时轻松,但马上还要投入新的复习当中,以便准备十月中旬的河南省法院系统的考试,所以先写一篇,这些人物传记我想第一篇就写我们院长。
在整个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当中的5000多人里面,唯一让我敬佩和尊敬的领导,只有一位,那就是我们的院长——施昌海教授。
其实我本人并不算个什么东西,用我小说里的一句话,我可以算作“菜贩子手里卖不出去的烂菜一样,令我恶心”所以,我佩服什么人敬佩什么人应该是没有多大的号召力来号召大家一起敬佩,但即便如此,我这种敬佩真的是发自肺腑的。
众所周知,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莫过于陶行知,蔡元培,叶圣陶,傅斯年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是教育家的原因我不得而知,因为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也没有聆听过他们的教诲,所以无法切身感受到他们身上真正被称为教育家的闪光点,但我有一点敢肯定,我们院长施昌海教授,在我眼里,他是个真真正正不折不扣的教育家。
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并不是在教学工作中有多大建树,也不是指在行政工作中有多么突出的贡献,当然我相信,我们院长在这方面也有很了不起的贡献,但真正令我敬佩折服的还是从院长身上那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面。
在大学的时候,我荣幸能够担任班长兼任年级长的职务,官虽不大,但事务性的工作比较多,这也就决定了我平日里接触院领导的机会要多于其他同学,大家从常识里面就应该能够知道,在一个大学里面院长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层领导,但在自己的院里面也是众星捧月的一号人物,但从我们院长身上我丝毫感觉不出来他有任何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领导作风,总是一副随和的样子善待周围的每一个普通人,认真对待周围普通的每一件事。
现在的领导出门都讲求一个排场,要坐专车,要有随从,当然领导级别越高还知道收敛些,像一般的中层领导是很讲究这个场面的,但我在院长身上从来没见过他将就这些排场,也从来没有见过院里或是学校为他安排过什么专车,总是一个人去校园超市买点东西,坐着校园公交车往返于新区或是新老校区之间,有时到六楼办公室甚至连电梯都不做只爬楼梯,穿着打扮与其说是一位院长倒不如说是更像一位学者,的确,院长是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想必写到这一点,不是民生学院的读者会说这样一句话:“院里给你们院长安排的时候只不过你没看见罢了。”当然,不知者无罪,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我相信如果是民生院的同学老师看到了这一点,一定会认同我的观点的。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句话用在院长身上是再也贴切不过的,他没有什么为官的腔调,高调的场面,装腔作势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一个院长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感觉真的是难能可贵,为人低调,脚踏实地,平易近人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在学校四年,院里的学校里的领导我也接触了不少,那些手里一旦掌权便张牙舞爪的人我见的也不在少数,或许这真的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每每遇见这种人后,还总喜欢与我的几个兄弟交流,每次交流都会拿他们与院长相对比,我承认,拿他们与院长对比是对院长的侮辱,但正是这种对比,才使得院长在我心中的地位更加的高大。
韩愈曾说“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老师的本职,也是天职,虽然四年来没有机会聆听院长的教诲,甚至没有在院里的大型活动上听过院长的讲话,不得不失为是一种遗憾,但同时我也应该感到庆幸,通过院长平日里的一举一动我能切身的学习到比任何道理都要深刻的道理,这就是那句老话“言传身教”。确实,我相信院长是真正的用言传身教来教育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毕业典礼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个希望,就是在典礼结束后能够同院长单独的和张影,结果那一天我是院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典礼结束之后因为一些善后工作错过了同院长合影的机会,着不得不说是我的一个遗憾。
虽然现在我仍然赋闲在家,想念一些曾经的陈年旧事,但我相信这仅仅是暂时的,我也相信我能够迅速的摆脱目前的这种状况,或许有朝一日,在我事业真正有成的时候,我也会像院长那样:低低调调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善待周围的每个人,认真对待每件事。这就是我从院长身上得到的最大收获。
最后,我希望院长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也祝施院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