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显示:陈力丹发表文章1000篇,其中448篇被引证3321次
(2012-05-17 22:51:06)
标签:
杂谈 |
2012年5月14日,我收到南师大靖鸣教授一句话邮件:“祝贺陈老师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中检索数量达到1000篇!南京师大靖鸣敬贺”。
我有些吃惊,因为我此前知道的,是2008年底之前我在该网文章篇数为554篇,被引证为1735次,外引次数184次,三个数字均为全国本学科第一位。(肖燕雄、彭凌燕《中国新闻传播学被其他学科引证状况及其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20年(1989-2008)分析》,《现代传播》2010年7期)
2009年以来,我新发表近300篇,但无论如何到不了1000篇啊。可能是近年该网扩大了期刊搜集范围,于是一下子达到1000篇(若包括无刊号、非正式刊号的期刊和非期刊发的文章,超过2000篇)。发文多似乎是好事,但在目前学界盲目追求数量的氛围中,我很担心会被视为滥发文章的典型,为了证明至少我发文是严肃的,赶紧请学生帮助查一查引证情况,刚才结果出来了,其中448篇被引证,共被引证3321次。这个数字可能仍然是本学科被引证最多的。如果这样,我就放心了。有一个长达23屏幕页的表格(其中差错的一篇数字没有算在内),因为太长,就不放到这里了。截止时间2011年7月。
其中被引用30次以上的文章20篇,依次是:
1.《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发表于《国际新闻界》1998年5-6期合刊,136次。
2.《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3期,112次。
3.《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与陈俊妮合作),发表于《新闻界》2005年6期,107次。
4.《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4期,57次。
5.《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则》,发表于《现代传播》1999年5期,47次。
6. 《论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陈俊妮合作),发表于《当代传播》2006年3期,43次。
6. 《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4年6期,43次。
8. 《试析因特网上的自由与民主》,发表于《现代传播》1999年1期,41次。
9.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几点意见》,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2年2期,39次。
10. 《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与李明伟合作),发表于《当代传播》2004年2期,37次。
11.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发表于《新闻记者》2002年2期,36次。
11. 《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与付玉辉合作),发表于《现代传播》2006年3期,36次。
13. 《论我国舆论监督的制度困境》(与闫伊默合作),发表于《南通大学学报》2007年2期,34次。
14.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2期,33次。
14. 《健全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监察和限权机制》,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5期,33次。
16. 《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自律建设》,发表于《现代传播》2007年1期,31次。
16.《“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与王辰瑶合作),发表于《新闻界》2006年2期,31次。
18. 《我国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建构》,发表于《新闻界》2004年4期,30次。
18. 《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发表于《新闻界》2003年6期,30次。
18. 《试论“传媒假事件”》(与周俊合作),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6期,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