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花
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这让世界经济加重了不确定性。比之疫苗实验室的“火线攻坚战”,协调全社会力量的“防御战”更能有效拒病毒于国门之外。
同样走在不确定性边缘的房地产业,也需要这样的“及早准备”。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日前透露,北京市将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落实1000亿资金用于土地储备。该数字比2008年增加了40%。对此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曾赞荣的解释是“一箭三雕”:保障重点项目落地;防止市场复苏时出现地价飞涨;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北京楼市4月份出现的所谓“小阳春”,真假与否至今尚存争论。一些项目故弄玄虚捂盘惜售,一些项目急不可耐坐地提价,还有一些项目请人
“假按揭”、“假团购”等,诸多现象都说明下一步楼市走势全无定数。
这种不确定的局面自然左右着政府的调控思路。在土地相对供大于求的情形下,政府未雨绸缪提早储备土地,充分说明政府对未来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性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希望担纲拉动GDP重任的房地产业能够“弹药”充足,后续发展不间断;另一方面,又担心未来楼市行情反弹引发房价、地价再次被哄抬。因而,政府先悄无声息备下千亿元土地储备,就自然有了防患未然、掌控乾坤的底气和自信。
可以看出,无论是眼前的“经济复苏”,还是未来的“经济增长”,政府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房地产业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与支柱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在千方百计稳定楼市、稳定房价的背景下,我们的政府是英明的,对房价是既不助推也不打压,更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沉着冷静、运筹帷幄,该出手时就出手!
政府出手如此迅猛,对于市场先知先觉的开发商如何应对,如何把握和跟进这种大势?这将是“千亿储地”信号带来的思索与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