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北京故事 |
中关村广场,环绕在科技光环下的时代地标,正散发着淡淡幽蓝的深沉与睿智;反射着银灰光泽的知性与敏捷;激荡着火样热情的升腾之势。
科技的进步提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她不仅让展望世界的眼光更加开阔,更像是为人类生存的空间安上了一条高速运转的纽带,传输着世界每一个角落变化的讯息。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创造了硅谷的神话,马里兰大学创造了城市现代商务中心区的典范一一纵览21世纪环球新兴的商务中心区无一不是以科技和教育为先导,进而构成了与商业、金融、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城市领袖。
一个熟悉的北京正离我们远去!
北京城过去的符号是城门和四合院,谁来代言北京的今天与明天呢?
北京城正在激变中,没人能描绘出北京的版图,她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昨日窗前慵懒的阳光,立刻便要被明日矗立起来的高楼所遮挡。世界顶尖建筑师也纷纷把这里当作他们的游乐场,他们将平生最恢弘的作品留给了北京。
毕竟,北京不是平遥,不是丽江,不是一个享尽欢娱后,便可不着痕迹离开的游乐场。在这个生命的有机体里,成千上万的人要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一个勤奋与效率的新北京正破壳而出。
一个城市的建筑诠释着一个城市的思想,
北京这一系列奇诡的建筑物勾勒出了北京激动人心的未来。
胡同·四合院——艰难的转身
历史的凝练造就了北京城:富丽宏伟、规划严整却又遍地珠玑。除了故宫和天坛,更多的是京味儿的胡同——四合院。四合院兴于元,盛于明清,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合围成口字形,安逸幽静的中心是种植树木花草的庭院。精美考究的大宅门有一道道垂花门;普通的民居四合院虽没有游廊抄手,却也有着“天棚、鱼缸、石榴树”的自得与怡然。
北京有句老话:“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经过拆改,如今京城还有1400多条胡同。胡同有宽有窄,有长有短,宽的如铁狮子胡同,对开的轿车谁碰不着谁;窄的如钱市胡同,最窄只有40厘米,迎面走必得侧身而过。有耳朵眼胡同、针鼻儿胡同、猪尾巴胡同、耳挖勺胡同、灌肠胡同、一溜儿胡同……用地道的北京话念出来,好听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