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诗文选:绿色巨龙
 (2023-01-11 09:06:26)
	
			
					(2023-01-11 09:06:26)		| 分类: 仙居林业志 | 
林业诗文选:绿色巨龙
 
绿 
王明生
 
仙居县的溪流水系,像一张枇杷叶子的叶脉,一条主脉和无数条侧脉、小脉。永安溪就是它的主脉。
永安溪发源于仙居与缙云交界、海拔1184米的天堂尖,流经溪港、横溪、白塔、城关、下各等12个乡镇,在临海与灵江的另一大支流、自天台流入的始丰溪汇合,东流入海。
永安溪全长141.1公里,在仙居境内达116公里。全县所有的溪水河港,都是永安溪的支流,在不同地段注入永安溪。仙居的主要公路——临石线仙居段,沿溪修筑。永安溪两岸村镇密布,居住着全县一半以上的人口;地势平坦,分布着60%的粮田;交通方便,乡镇企业发达,是全县最富饶的地带。
但是,长期以来,永安溪两岸人民深受永安溪洪水的危害,几乎是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仙居人民为了治理永安溪,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修建山塘水库,分流蓄洪,缓和水势;修筑堤坝,保护村庄粮田;同时,营造沿溪防护林。防护林不仅直接抗御洪水、减缓水势,还能保持水土、保护堤坝、防护村庄粮田;更是绿化、美化、改善环境的好林种。营造防护林,一举多得,功利千秋。
为了抗御水患,仙居人民根据永安溪老滩、新滩、水潭的不同特点,长期摸索防护林造林经验。老滩已长有杂柴茅草和零星树木,已阻滞淤积了不少泥沙,造林容易成活;他们栽植马尾松、板栗、麻栎、白杨和杂竹,特别是马尾松造林,见缝就插,见空就栽。新滩临近水流,地势较低,稍有大水即被冲被淹,造林难度极大;他们遍滩栽植生命力极强的芒杆,逐渐滞缓洪水、沉积泥沙,而后加上客土,栽植松树、枫杨;此外,他们还在新滩上,顺水流方向开挖深沟,成行扦插杨柳,营造防护林带。水潭长年积水,多有泥沙沉积,他们就在水潭四周扦插杨柳,栽植枫杨;在水潭中央,将柳枝绑上石头,抛入水中,柳枝见泥发根,成活成林。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仙居人民在永安溪及其支流上营造了5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在这些防护林中,有上万亩松木林,三千多亩杨柳、枫杨等阔叶林,一千多亩板栗等经济林,以及柏木、杨树、毛竹、檫树、苦楝等树种组成的小片防护林;总面积19000多亩,森林蓄积量80000多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国营苗辽林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
永安溪上的百里防护林带,像是雄踞仙居的绿色长城,护卫着永安溪两岸村庄田园;也是永安溪两岸人民休闲娱乐的天然长廊。
在这百里防护林中,位于仙居县中部的官路镇境内,从萍溪村到永安溪大桥的一片防护林,郁郁葱葱,屏障于永安溪北岸,掩护着永狮、西陈、萍溪等村庄和大片农田。这就是国家与集体合营的大北地溪林场。林场800亩防护林,以马尾松为主,森林蓄积量上万立方米。
这里,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景色宜人。
在林中漫步,犹如在原始森林中行走,满眼绿色,望不到边,也望不见天;林中小径曲曲弯弯,不见尽头。一年四季来此野游的人们,三五成群,在林中或坐或卧或闹,尽情享受这大森林的厚泽。这里是防护林林场,更是一个绝好的森林公园。
永安溪经过沿溪两岸人民长期的植树造林,形成了连绵百余里的防护林带,犹如两条绿色巨龙,在永安溪南北两岸簇拥着欢腾的永安溪水,不息东流,构成一幅壮丽的图画。
(录自《仙居文史资料第九辑·仙居林业》(1997年),原题为《永安溪畔的一颗绿色明珠》。作者为仙居县林业局干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