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是第二次走进南锣鼓巷。
对于这条“名巷”,我也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喜欢这里的老房子,喜欢老房子上却有着一些很现代、很个性的标签,也喜欢这些老房子里卖的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但是也确实和很多人一样,不喜欢现在那里一些商业化的气氛,也不喜欢人群熙熙攘攘的感觉,我总觉得这样的一条巷子,就应该在夏日的傍晚,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店主悠闲地在店里轻摇蒲扇,品着茶,看着偶尔驻足在他橱窗前的路人,两人相视一笑,打声招呼,或是继续前行,或是进来随便把玩看看,一切皆不强求。
不过其实我也没什么资格这样说,于这条巷子,我也只是个匆匆的过客。来过两次,几乎都是走马观花的来去,沿街而行,看看每家店的模样,却很少驻足停留,甚至是进去一探究竟。其实,总想好好品品这条巷子的韵味,走进那些咖啡馆、小酒吧静静坐坐,或是走进小店随手翻看那些或新奇、或怀旧的玩意儿,也总想在个宁静的午后来拍拍这里的犄角旮旯,可是每次来的都是那样匆忙,每次的主题也不是逛这里,而且这里恐怕也很难有那样一个宁静的时刻,于是,就这样总是擦身而过,不知道是我的心浮躁了,还是这里本已是个浮躁了的地方……
但即使我只是这样一个过客,也只仍希望能留下浮光掠影般的印象。

很喜欢这句下联,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买小本的店门口。总觉得买本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因为有不能说与人听的故事,因为故事里的人太难忘记,因为不想这些故事在时间的长河里被渐渐冲刷殆尽,于是买一个小本,写下最真实的心声,写下最不想失去的记忆,放在抽屉的最深处,任由他经过时间的累积,酿成最甘醇的陈酒,或是偶尔浅尝一口,回味悠远;或是在某一个难眠的雨夜,取出来一醉方休。
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想起了十年前,我跟最好的两个朋友,也是在这样一个小日记本里,记录下高中那段最美好的日子,上课又几个人随便说话被老师点名了,看到了崇拜的校篮球队队员打球,跟喜欢的男生说了怎样的话……你一篇我一篇的都写在同一个本子上,交换着彼此最私密、却也最单纯的心情。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那个本子不知道静静地躺在哪个抽屉里,沉睡着,等着我们再次打开它,回忆那段青春岁月的日子。
还随手拍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效果未必都好,也只是记录下我这次与南锣鼓巷擦身而过的片段吧。

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家店招牌,看到了就总会想起《 8mm》那部电影,估计老板的灵感也是从那里来的,因为这家店好像也放映电影。可惜有点拍虚了。

虽然此“小新”非彼小欣,不过看到了还是忍不住拍照留念,什么时候我们同学或朋友真有人也开家这样的店就好了,哈哈。

还有这座建筑,很喜欢这个风格,不过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有点像是以前的什么办事机构之类的。
其实昨天我们去南锣鼓巷,主要是临时起意,想去这座建筑旁边的那家餐馆吃饭,喏,就是这家叫锣鼓洞天的。

我们去的时候天还没完全黑,所以就选择了到二楼平台上吃。

露天、有花有草有清风,呵呵,还有只大馋猫,一直虎视眈眈地惦记着我们一桌子的美食。

这是我们昨天点的几个菜,其实还有一道水煮鱼,但是上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吃了,就没顾上照,惭愧啊……

菜的味道都还挺好,二楼环境也不错,就是有一点,要抓紧时间吃,因为桌子上方没有灯,之后旁边矮墙上有盏几乎与桌面平行的壁灯,所以一旦天黑了,桌面上的才就看不太清了,尤其像水煮鱼这种需要捞的菜。所以最好就是趁着天刚擦黑,把饭吃了,然后就坐在那里喝喝小酒,聊聊闲篇儿。

饭后甜点,我们选择了双皮奶,不过名气最大的文宇奶酪店这个点儿铁定已经关门了,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来了这家叫正蓝旗的店。其实这家店倒有几分我喜欢的感觉,它的位置已经稍微远离了南锣鼓巷最热闹的地段,在离北口不远的一个小巷子里,店面不大,都能看到店主现场操作,里面有很多挺怀旧的小物件儿,墙上还贴了很多斗蛐蛐儿的图片,别说,似乎还真有点影视作品里当年旗人生活的影子。朋友统一要了红豆奶酪,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对于我这样不太喜欢多吃豆子的人来说,吃到最后稍微有点甜了,好在他家还有卖酸梅汤的,据说是老北京的风味,咱也不知道是不是,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了九龙斋酸梅汤的广告,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