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个礼拜没来了,今天早上上班,看到单位街对面的几棵泡桐树已经开花了,突然想上来说两句。
对泡桐树,我是有偏爱的,因为不知道是现在北京种植这种树的面积确实大了呢,还是真都让我赶上了,反正从小到大,我待过一段时间的地方,附近都有这种树。加之我本身对紫色也偏宠有加,而泡桐开花之时会如染上一层紫雾一般,于是更加认定有泡桐树的地方就是一个归属。
喜欢泡桐,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小时候,小学的校园里就有几棵,到开花的季节,一下课我们就冲到楼下,捡起那些刚掉落的花,忙不迭的揪掉花蒂,吮吸那一点点的花蜜,还记得那味道,是一种很淡的甜,带着植物特有的清香。每个课间都是如此,乐此不疲,那是单纯孩童的一种简单的乐趣。
不过那时并不知道这种树的名字,所以其实也未真把此树放在心上,那时留下最深记忆的是姥姥家楼下的那两株白桃。它们想必已经在那里住了许久了,枝干都比现在路边见到的那些要粗壮,树冠也如伞般张得颇大,开花时如堆雪一般。小时的我最喜欢坐在它们弯如摇篮的枝干上。小学时有两个最好的姐妹,总是一起在楼下玩,孩童稚嫩的友情和那些树干一起一年年的成长,那时单纯的想法里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姥姥的去世,我的转学,打破了那平静的状态,尚小的年纪,不懂得那种小孩间的友情是要靠常联系来维持的,于是,慢慢失去了她们的消息,就如几年后姥姥家楼下的花园改造,再回去时,那两棵白桃已不知去向,即使春天来了,也再不复见那纯白纯白的颜色,心里的失落无法用言语表述。白桃,那是属于我快乐童年、最初的友谊的花。
而泡桐,是属于我青涩朦胧,但却也浪漫善感的中学时代的花。初中和高中虽然不在一所学校,走的也是一条路的两个方向,但是这条路大概是北京最长的一条种了泡桐的街道,那6年的每一个春天,我都是走这条路上下学,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一层紫雾朦胧,不记得有多少那时写的小文是在这条路上构思的;不记得有多少次看着这一片紫雾出神,想着某一个他;也数不清在那条路上留下过多少笑声又多少泪水,还有中学时的那些好朋友,不同于孩子幼稚的友谊,中学的朋友常常就是一辈子的朋友。,就像泡桐花谢了,会长出好大片好大片的叶子,在夏天遮一路的阴凉,阻挡暴晒的阳光,让上下学的路途变得舒坦。那个时候的朋友也是,即使毕业了,纯真快乐的校园生活结束了,即使散在各处,也许一年没有几次联系,见不了几次面,但是我们都知道还在彼此的心里,偶尔地关心也如大片的阴凉,为心挡住外面刺目的阳光。只是知道那6年的记忆,总是萦绕着紫色的雾气,朦胧,有着隐约的忧郁,却又那般美丽,带着那一丝丝青涩的甜味。
唉……,今天早上闻到那隐隐的泡桐花香,本来很有感觉想写这篇文,从早上开始写,结果却写得“多灾多难”的,中间几次中断,前两次还能找回感觉,但再多两次,终是丝路完全被打断了,但又不想将个“半成品”放上去,于是勉强写完,却对结尾部分很不满意,但目前也只能这样了,也许哪天能再有感觉,改写一个更好的结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