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坐车上班的时候,看到同车一人手中的报纸上有篇文章叫《圣诞节为何风靡亚洲》,看不清具体内容,但是副标题上归结的原因好像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诚然,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都大大促进了人的购物欲望,无疑是对经济有推动力量的。这点没有人能否认,但是我不是学经济的,我也对经济因素不太感冒,我宁愿更多地去考虑在洋节风靡的背后所潜藏的精神层面的原因。我认为,洋节风靡的原因中除了物质的诱惑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洋节中包含的人文情怀。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现在经常过的一些洋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大致就是这样几个,而他们中其实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这些节都要通过一些比较固定的方式来像某些人群表达自己的感情。情人节是用巧克力等礼物向自己的爱人表白爱意;感恩节呢,似乎没有什么固定的仪式,但是也是要想自己的父母亲朋表达感激之意,或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或是感激朋友在自己苦难史的援助之情;圣诞节呢,刚刚过完,不用说,很多人即使没在床头挂上袜子,可能也收到了礼物,或者是给对自己重要的人送出了礼物。于是,由于这些洋节固定的习俗,所以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做这样的一些事情,似乎已经得到了大家的默认。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在表达感情上都是非常含蓄的,不愿意轻易将感情外露,有些情意不是没有,而是羞于开口。而这些洋节刚好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些流露情感的机会, 为什么?为什么我说过洋节时大家就能够把平日深藏的感情表露出来呢?因为洋节的这些表达方式是已经得到大家公认的了,比如说情人节送巧克力,一般送友情巧克力的时候需要特殊声明,而没有这个声明的话,即使你什么也不说,对方也会知道你是要用巧克力来传达爱慕之情。圣诞节也一样。而感恩节呢,虽然他没有固定的赠送仪式,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当大家都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自己也做就是正常的了。感恩节的时候就是这样,到了这一天,能想到这个节或是被别人提醒有这么个节的人,都会通过短信、电话或者当面说来感谢那些我们需要去感激的人。正是因为这一天大家都会这么去做,是大家已经都默许的了, 所以自己做的话也没什么可害羞的了,甚至因为大家都做了,所以反而成了应该要去做的事情。
因此,其实这些洋节应该说是很好的适应了我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一些要求,顺应了我们爱“随大流”的心理,又由于我们含蓄的秉性,所以很多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并不明显带有表白某种确定感情的因素,于是现在洋节如此风靡也就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现象了。
就连我自己也不例外,昨晚熬夜就为了等父母睡了以后,悄悄把礼物放在他们卧房的门口,礼物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盒里还放了一张卡片,写满了我对父母的感激。其实卡上的话那天父母过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就想说了,但终究是张了几次口都没好意思说出来,那些话虽然是出自我的真心,但是,呵呵,实在是有些酸。怎么说我也还算是个有着传统的观念,羞于太过直白的表情方式的人,最后,还是要借助圣诞贺卡着中非面对面的方式,
所以如果说没有圣诞节、感恩节这些洋节的话,可能光我就会有很多感情无法传达给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