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说一说我为什么管自己的博客叫抽屉,不是盒子,不是柜子.
当初对"抽屉"这个词有了特殊的感觉是因为看了一部叫《彼得·潘》的小说。大概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是“出生”自英国一个作家笔下的很有名的人物,而他之所以有名,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因素还是源于他的“长不大”。当小时看《彼得·潘》故事的人都已长大,甚至都已不再相信童话的存在时,
他却还是当年的模样,还是一样调皮,一样恣意的在夜晚飞行,还是一样有着敢和虎克船长搏斗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彼得·潘的存在是只属于那些心中有梦的孩子的。
好了,这应该是后话,还是先说说“抽屉”的来历吧。在这本小说的开头,温迪的妈妈第一次知道彼得·潘就是在整理温迪思想时,而我也是那时第一次知道原来思想也是可以用“抽屉”来盛的。
“只要是好妈妈都有一个习惯,在晚上孩子们睡着之后,帮他们清理思绪,把许多在白天搞得乱七八糟的物品归回原处,为第二天清晨做好一切准备。
如果你始终没有睡着(当然你不可能做到的),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妈妈是如何去做的。那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在清理抽屉。我知道,你会看见妈妈跪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检查你的思想,纳闷你是在什么地方捡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于是我知道了,思想是放在“抽屉”里的,是可以像衣服一样折叠的很小很小的,有放在上面,让你喜欢的想时时翻看的;也有藏在深处,让你觉得虽然觉得痛苦,但仍深深牵绊的。
所以申请博客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彼得·潘》里的那段话,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博客起名叫抽屉,因为我在博客里记录的这些内容,就是我收藏在“抽屉”里的思想,有调皮的,有平和的,也有伤心的,但是不管是哪种思想,都是我不舍得抛弃,想好好珍惜的。我希望当我打开博客时,就如同打开一个抽屉,我会看到我所珍藏的那些记忆都好好的躺在那里,记录着我的欢笑,我的泪水,我的幼稚,我的成长。每次我打开他,那些鲜活的记忆就会微笑着朝我走来。
抑或者,即使尘蒙漆落,但是我知道,他就在那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