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调查是高效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搞学情调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抓好预习前巡视,对“尖子生”学情进行调查。
利用导学案是调查学情的好抓手,但批改导学案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批改作业。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学情调查——学生做题的速度是不同的,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随走随看随批阅。先了解尖子生的学情,对拔尖扩优工作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据此推测其他同学的学情。另一方面,先批改个别尖子生的导学案,会激起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普查中等学生,关注班级的“弱势群体”。
在预习阶段,掌握了尖子生的学情,教师可以有代表性地抽查一定数量中等生的导学案。教师不仅要收取中等学生的导学案,对潜能生的导学案更要给予关注。抓两头,促中间,多关注班级的“弱势群体”。这样,在点拨或追问时才能更有针对性。在调查学情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组的组长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再将带有共性的、需要集体关注的知识点拿出来展示。
三、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巡视,了解学情。
在自学、组学过程中加强巡视,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也是学情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驾驭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很有帮助。教师要留心小组内讨论的焦点问题,看学生是如何解决的,遇到了哪些障碍。发现问题就是掌握学情,教师在巡视时,一边要发现问题,一边要去伪存真,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加强合作的互补效应。
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展示过程中了解学情。
学情调查,贯穿始终,展示过程自然也不能忽视。教师应一边关注展示的学生,一边关注其他学生的表情。提醒学生随时准备纠错、质疑、拓展、补充。如发现学生有不屑一顾、走神、跑题等现象,要鼓励学生相互追问,有针对性地质疑。以教师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换取学生的“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