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2014-01-05 17:47:20)分类: 教学论文 |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进程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高低直接影响这教学效果的好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尤其是近几年通过改革实践表明,不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工作便很难全面展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评价能力呢?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只是单方面的教师评价学生,实施评价的结果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今提倡的课堂教学应是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多方位交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荷花》时,文字优美,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他们或深情地阅读;或精心地画荷花的美丽;或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互相评价对方的优缺点,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根据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学习档案袋”展示会,让全体学生或家长来校观看、评价,也让学生本人自我欣赏、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再认识,再提高,发挥元认知心理的积极效应。在班级中展示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料(文本、声像、电子等类型不限),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反思学习过程。这样的展示会既是对学生阶段性语文学习效果的肯定,又是学习方法的交流。学生在看、想、说的过程中,语文素养随之提高。
三、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以前的小学语文评价在内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等。这种片面性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全面优化改革。
1、“字”方面
2、阅读方面
3、写作方面
4、口语交际方面
5、综合性学习方面
四、正确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丰富评价语言,注入真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用语,但这些评价用语,但这些评价用语应是当时教学情境中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应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如:我在教《丑小鸭》一课时,当孩子读到丑小鸭外形一段时,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丑小鸭的“丑”,这时,我并不是直接进行评价,而是带着鼓励的口吻婉转地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可是老师对这只鸭子的印象还不够深,你能再读一读吗?”这样的评价用语即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促使孩子真正地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当孩子有了进步时,我再次用鼓励的语言及时地给予肯定“哎呀,这下清楚多了,仿佛这只鸭子就在我们眼前,谁能再读一读?”此时,全班同学朗读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要求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五、评价标准多样化。
每个学生成长发展都是有个性的,都是千差万别的。既然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正常的,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差异,注重尊重差异的教学评价。因为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是不一样的,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评价他们,这样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例如:一个学习十分懒惰的学生,很少有完成作业的时候,而且字迹潦草,格式特差。今天居然按时交作业了,字迹也工整,我会欣喜地表扬他:“你今天真乖,作业做得这么好 ,能继续保持吗?”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有畏难心理,写好谈何容易?我会在每个人的作文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这个词用得多么恰当,这句话太优美了,你的作文越写越长了,真了不起!你这个标点用得太棒了,老师非常喜欢读你写的作文……每次孩子们领到我批改后的作文本时,都惊喜不已,如获至宝。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只要爱写,多读,就能提高写作水平。也许当你面对一篇很差的作文时,你会违心的写好评语,去鼓励他们。当你面对一篇很不错的作文时,你还会去“挑刺儿”,引导他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