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2010-12-08 00:38: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所谓情感化设计,还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人是产品的创造者与设计者,同时又是最终的使用者,“人”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贯穿始末的主角。

    设计者在创造一个产品的时候,除了考虑:材料的选择、加工的方法、产品的营销方式、制作的成本和实用性,以及理解和使用产品的难易程度等。多数人没有去认识到,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中,人与物之间浓厚的情感交流。

    Donald A.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

    本能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外观的美感,行为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操作的方式,而反思水平的设计关注的则是产品的形象与给人的印象。

    以前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彩色电视,虽然彩色电视没有带来更大的行为水平上的提高,还增加了成本,但它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享受,这是一种本能水平上设计。而如今的电影或电视如果拍成黑白的,那只是艺术和审美的原因,即避免丰富的色彩会产生强烈的情感陈述。

    我们常常发现:美好的物品会更好用。那是因为美好的物品会带来美好的情绪。情绪会改变人脑解决问题的方式,情感系统会改变认知系统的运行过程。当我们觉得轻松愉快时,思路会拓宽,变得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简单的说,就是让人更容易找到所面对问题的答案。

    积极的情绪会唤起好奇心,激发创造力,使脑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有机体,所以这时的人们更容易接纳干扰而去注意任何新的思想和事件,很少聚焦于某事。如:森林与树木(你会更容易去看整片森林,而不会去聚焦于其中的某一棵树。放眼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美景,而不是树上的鸟巢或树下的蜗牛)。

    消极的情绪则会调动所有的注意力,并将其聚集于细节部分,集中在一个主题上而不分心,并逐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如:逃生(当发生灾情,你总会有强烈的求生意识,去锁定可能的出口,所以在大多数的大厦里,地下室与一楼不能有直接的通道,就是怕人们集中精力于逃生,看到出口就进,错过正确的路线,导致困死在地下层)。

    由于情绪状态对设计有如此重要引导作用,在任务发布后,大部分的公司会选择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头脑风暴,而不是批评严肃的氛围。以众不同的创造性思考需要正面情感所引发的轻松状态,这在创造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实践阶段,项目经理经常会限定在一个只比感觉充裕稍短的期限,这是因为负面情感引起的注意力聚焦,能让人们更高效率的完成预期的任务。(所以,搞设计的人才会经常熬夜啥的吧?呼呼,项目经理都看过《情感化设计》的吧?)

    嗯啊,挑战应该被看做是机遇,设计者从不缺少设计的物品,也不缺少研究的新方法。(情绪很重要)

    本能水平处于意识之前,思维之前。这时外形显得重要,并会形成第一印象的原因。本能水平的设计与产品的最初效果有关,涉及产品的外形、质地和手感。

    行为水平与产品的效用,以及使用产品的感受有关。感受本身包括功能(支持什么样的活动,能做些什么)、性能(产品能多好地完成那些要实现的功能)和可用性(使用者理解它如何工作和如何使它完成工作的容易程度)。

    反思水平存在于意识、情感、情绪和认知的最高水平。只有在此才能体验到思维和情感全部潜在的影响。解释、理解和推理来自于反思水平。反思水平最容易随着文化、经验、教育和个体差异的变化而变化。

 

       本能水平的设计 —> 外形

       行为水平的设计 —> 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反思水平的设计 —> 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没有一种产品可以希望满足每一个人。即使是本能水平上的设计,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世界上的人们由于存在很大的个体、文化和身体差异,单个产品也无法使每个人都满意。满足各种各样需要和偏爱的唯一方法就是设计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许多产品的种类具有特异性,每一种产品都适合不同的人。如:杂志(体育杂志、政治杂志、时装杂志…然后再细分为篮球杂志、足球杂志;台湾政坛、大陆新闻;欧洲风尚、韩国时尚……)。

    产品分布于世界不同地方,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具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和式样,而这又依赖于它们所指向的具体市场中人们的需要和偏爱(市场份额的概念,嗯啊,就是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人群,自己的消费群体,《品牌学》)。

    产品设计者和销售决策者知道,在决定产品的成功时想要比需要更有力。满足人们的真实需要,包括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群体、不同社会和不同国家的需要,是困难的。现在还必须要更一步满足实际购买产品的人们的许多心理需求——幻想、看法和偏见。

    引起回忆的物品

    真实稳定的情绪感受的形成需要时间:它们来自不断的交互作用。表面的外形和行为的效用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而重要的是交互作用的历史、人们与物品的联系,以及由它们引起的回忆。

    具有特别回忆或者联想的物品,那些帮助拥有者唤起特别感情的物品往往让主人认为其特别。特别的东西都唤起往事,很少集中于东西本身:重要的是故事,一个回忆的特殊时刻。因为我们依恋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与之的关系及物品代表的意义和情感。如:艾菲尔铁塔模型(它是一种标志、回忆或者联想的源泉,这是一种反思水平上的设计)、照片(它们是针对个人的,它们讲述故事。个人摄影的影响力在于它能把观众带回到有关的社会事件中。个人照片是纪念物,是引起回忆的东西,也是一种社会工具,它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物使回忆被共享)。

    一个好的产品要能诱发积极的自我感,通过个人的成就感,可以树立用户的形象、以及用户在旁人心中的形象。如:名牌(宝马固定不变的车头设计,让人一看便知,霸气的设计增加了用户的身份、彰显了用户的口味,在接受旁人的赞赏时,诱发了自身的成就感,这是一种反思水平上的设计)。

    特别的品牌引起一种情感反应,可以把消费者与产品拉近或扯远。品牌成了情感的代表。品牌携带着情感,情感反应指导我们靠近或远离一个产品。打造情感化品牌就是要建立商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就是要建立品牌或产品长期的价值。情感化品牌以独特的信任为基础,这种信任是与观众一起建立起来的。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在本能水平上,物理特征——视觉、触觉和视觉——处于支配地位。

    在行为水平上,讲究的就是效用,重要的是性能。行为水平的设计以理解用户的需要开始,通过用户的行为研究而理想地得到用户需要。然后设计团队拿出迅速快捷的原型,在未来的用户中测试。在设计过程继续时,加入来自测试中的信息。不久,原型变得更加完善,有时全部或者部分行得能,有时只是简单地模拟工作设备。到产品完成时,已经彻底地通过使用的检验:最终测试是必要的,但只是去发现执行中的小错误。这一反复的设计过程是有效的,以使用者为中心的,是设计的核心。(程序设计应该和这个是一样的流程吧~)。     

    在反思水平上,声望、感觉上的稀有和专有在起作用。如:预定餐饮或者进入俱乐部比较困难,增强他们的渴望(饥饿原理啊,某人跟我讲过撒~)。反思水平往往决定一个人对一种产品的总体印象。对产品的总体印象来自反思。反思水平的设计事实上与顾客的长期感受有关,反思水平的设计与服务有关,与提供的个人感触和热情的交互有关。如:过山车(有人喜欢去冒险,但有些人一次过后就不再去玩过山车了,但这次的经历让ta有了以后在别人面前提起,体现勇气的机会)。

  时尚的本质就在于使当前的流行过时与令人厌倦,把当前流行的东西变成昨日的最爱。

    那如何才能使产品终生保持兴奋、兴趣和审美的快乐?丰富、深刻,在每次观看时都可以感知到不同的东西。如:经典的音乐、艺术和文学作品等。 

  一个设计要如何保持它的效果,甚至在长期把玩极为谙熟之后?秘诀是诱惑。引诱、联系和满足:提出一项情感上的承诺,不断实现这一承诺,以难忘的方式结束这一经历。

  我们多数的动机、信念和情感在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上下意识地运行着。反思水平竭尽全力使下意识的活动和行为有意义,不过,事实上我们多数的行为是下意识的、不可知的。

    人类先天倾向于把物品拟人化,把人类的情感和信仰投射到任何物品中。一方面,拟人化的反应可以给产品的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乐趣和快乐。如果每件物品都平稳的运行并且满足期望,那么情感系统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使用者将会非常快乐。与此相似,如果设计本身是优雅美丽的,或者可能是幽默有趣的,那么情感系统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后面还有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嗯啊,有体会,不写了。智能化、有情感的机器人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同时也会造成一些道德、伦理上的问题。有点复杂,心里晓得就好了。呼呼,理解最透彻的——本能、行为、反思水平设计,这个比较有用。

    哇咔咔~

  《情感化设计》

  OVER !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