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品品古代仕女画中的女性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数年如一日奔波于厨房、单位、学校不经意间已鸡皮鹤发的我的姐妹们!
宋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都如此的匆忙,人们忙忙地做了这件做那件,却都不知道为什么,回头看时,其实自己一件事也没有做好,可是却停不下来,我们早已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那种沉静细腻的心,明知浮华,却沉在浮华,不经意间失去了人之初那种真纯的关于美丑善恶的判断力。书店与网络都把《知君用心如日月》(古典名画的深婉曲意)归为艺术类,他们是只看了封面就定位,甚至不肯翻转过来,看一下另一面上的那几句话。
我当初选择写古画,也并不是因为艺术。
而是因为活生生的生活:
但是相思莫相负
是经历过再回晤时一声苍凉的祝愿。无论汉时的深宫纨扇,还是唐时的春风牡丹,曾经怎样的瑶台盛宴,怎样的曲尽心意,结局都逃不掉宿命的安排,终是孤凉地萎谢。那繁华历尽的最后一笑,那汉家陵阕的一点长夜寒灯,最是让人意丧而魂断。但也终有“红拂女”抗命的慷慨与壮阔,她是得了一人,便得了一切,完美得让人千古欣羡。牡丹亭上春花飞坠的一枕好梦,让人明白爱的深挚,可以使人生而死,死而生。
爱原本简单,爱原本深挚,让爱善终。
有着民间女子知心知意的贵气,不论青楼不论良家,不过是为得一夫而刻尽曲意,极尽柔肠。情苦情累情烈却无人说不能说不可说。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不过守着一庭风日,终日凭栏。
是一种光阴缓缓的感觉,那种简曼,唯有心领神知。画堂深处,燕飞人静,流年的光阴,要一刻一刻握在手中指间,惦量着过。一时一辰,数着玉漏声声,却总嫌它迟迟。可是那堂上栏前苦心的人啊,只恐夜深花睡去,只恐流年惊暗换,只恐孤心独处时,怜君君不知。
在这里画不过是一张网,它滤掉了现实中的渣滓,剩下的只有一种关于美好的沉淀,自然的、人世的,温暖而心醉。
而现实中又那么沉闷与喧嚣,还有自然环境永远的凋零,有时,真想放下现实的一切,去一个地方,可是,现实确让我们无处躲藏。朋友居家移民美国,我知道她也是在躲些什么,我从她发回的照片上,看到一个空旷的美国,看到了她的儿子骑着单车在门前大大的广场上疯跑,她和儿子可以在窗下的草坪上种花种菜,尽情享受那里的阳光风露,人也胖了,一幅愉色婉容的样子,我立刻想到了明清画里相夫教子的仕女。我不知道她在这里能不能真正躲开她想躲的东西,一时一刻都能感觉到岁月静好。
我曾在商场中博奕过,所以务实。商场是很直接的名利场,作部门管理时,老总从不听你讲过程,只看你每月的销售报表。而且每月的报表得由每个部门经理亲自去他的办公室取,他也不说话也不看你,只从抽屉里慢慢翻出来你的那一份,递给你,这个过程像极了电影里的慢镜头,每一秒钟都有让你崩溃的可能。现实是直接的,残酷的,钢硬的。八十年代梁凤仪已将职场商界做描术,她的描述也不尽是厮杀,她的故事首先是一个情字,丽人与阔门公子的爱恨纠葛,商场残酷之余,总让人可以松一口气,可叹那时风花、可怜那时雪月。
我们可不可以慢下来,去细细地打磨每一件事,让它光滑温润,让它悦人悦已。像古代女人那样活得精致些,活得曼妙些。有可能让我们细细地梳上一个头,站在院子里,引逗蜻蜓。没有功利地谈上一场恋爱,不说房子多大,不说车子多阔。
有时想什么是富贵,内心的妥贴与饱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稳。我的闺中好友,每人手里也有一份说得过去的日子,可是拿什么换来的呢,为维持眼前光景,老公长期在外奔波,一身风险一身累。有时我们几个人对着,一起怀念着虽曾经粗陋却日日相守的过往,品着内心的残缺。35岁的人了,仍没有偿到过幸福是什么味道。只是它有时徜徉着去别家时,偶尔路过过我门前。
《知君用心如日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8067701007s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