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章 宋初文学(1)

(2006-08-30 21:40:18)
分类: 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 宋初文学
宋代初期在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
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从学韩到弃韩是宋代许多古文家所走过的道路,但不同的作家对这一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2、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的必然分裂。
3、与柳开不同,田锡更具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4、穆修则在搜求校刻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宋初的诗歌主要就是紧接中晚唐诗人之踵,承袭了残唐、五代以来浮靡华丽的文风,即重语言上的典雅、藻丽,声律谐和,对仗工稳,忽视了诗歌的现实思想内容。西昆体、白体、晚唐体共同构建起宋初诗坛三体鼎立的局面。

          第一节 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产生于宋初文坛上,但影响着整个北宋前期。他的倡导者是杨亿、刘筠、钱惟演。这个流派的名称是以他们结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欧阳修《六一诗话》)

西昆体
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 大量用典

昆体功夫对宋诗发展的影响

1、昆体工夫指讲究修辞,注重声律文采,注重用典。讲究修辞的昆体工夫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宋人作诗非常注重修辞技巧,几乎无人能跳出文学修辞范围,可以说是从西昆体开始的。

2、与宋初的白体、晚唐体相比,西昆体诗具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的特,往往能就一事一题兼虚实而含古今,讲究措词寓意深妙和清峭感怆。昆体资书以为诗,主要表现为诗中大量用典,而以学问为诗正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3、可以说,西昆体作为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或诗歌思潮,体现了当时诗歌的风会所趋,是宋诗形成自身特色的第一步。

4、西昆体的弊端是诗人作诗过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甚至仅靠摭拾前作品中的“芳润”组织成诗。宋人作诗,即使借用前人作品的题材和意象而缺乏真情实感,仍能像诗,靠的就是修辞方面尚有工夫。这也是非诗之诗能在宋代大量产生的一个原因。

第一章 <wbr>宋初文学(1)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

  宋初的白体诗指的是从五代过来的旧臣李昉、徐铉及宋初王禹偁、王奇等诗人专门模仿唐代白居易、元稹等相互唱和的近体诗而创作的诗歌。宋初白体诗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多抒写自己流连光景悠闲自适的生活与心态,在风格上浅易、清雅。

王禹偁

  被称为宋初白体诗的重要作家,他在继承白体诗的基础上,又独辟蹊径地进行了创新与超越,因此,成为宋初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作家。

王禹偁诗歌艺术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清新质朴,直抒胸臆,少着意的刻画和描绘,初步体现了宋代诗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特色。宋代诗人林和靖称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读王黄州诗集》),王禹偁的确是宋初最有成就的诗歌作家。

                                      shē 族

王禹偁贬官商州后,曾写了一组民歌——《畲田词》,热情歌颂农民艰苦而欢乐的劳动,抒发自己悯农的情怀。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代表作如《村行》。

  穿山径初黄,骑马穿行于荒山小路,菊花刚刚吐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放开马缰绳去野游,兴情深长。

  万壑有含晚籁,山野中的自然声响汇成傍晚天然的乐章,

  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座山峰静静地耸立,沐浴着夕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棠梨的落叶如同胭脂般色彩,

   荞麦花开白雪香。雪白的荞麦花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我为何在吟咏之余忽觉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村头的桥,原野的树好似我的故乡。

  王禹偁在文学上能取得较高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他政治上所持的守正不阿的斗争精神和文学创作上所走的现实主义道路。在诗歌创作上,王禹偁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他鄙薄和慨叹宋初的浮华诗风“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还扬州许书记家集》);他自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蔡宽夫诗话》)。他写过不少新乐府式的诗篇,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与同情人民的疾苦。

王禹偁在宋初诗风、文风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1、王禹偁在宋初作家里成就较大,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2、他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一面;但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维歌生民病”的讽喻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由学白居易晚年的唱和诗,进而学白居易早年的讽喻诗

3、他也学习杜甫。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宋初四六文的高手,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之习,始为古雅简淡之作。其文章不仅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而且继承了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以表达恰当、明白易懂为基本准则。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他的古文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一章 <wbr>宋初文学(1)

第三节 宋初晚唐体诗人

  宋初诗坛上出现的晚唐体诗人主要是学习模仿晚唐贾岛与姚合的诗风。其代表作家包括三个群体:一是惠崇为代表的九位僧人,俗称“九僧”;二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诗人;三是以官至宰相的寇准为代表的朝臣诗人,有人称其为“晚唐体”的盟主。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其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吟咏山川之景,抒写隐逸之情。在艺术上推崇一种苦吟推敲的精神,少数作品的语言表现出平易流畅风格。其主要代表作包括林逋的《山园小梅》、《秋日西湖闲泛》,寇准的《春日登楼怀旧》等。

林逋

  钱塘人。二十年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足不入市,专事种梅养鹤,俗称其“梅妻鹤子”。所写诗中,几首咏梅诗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誉。《山园小梅》就是其咏梅诗的佳作之一。

    众芳摇落暄妍,百花零落唯独你仍旧娇媚鲜艳,

    占尽风情向小园。 在这小园中占尽所有风情。

    疏影横斜水清浅,东横西斜的稀疏影子倒映在清浅水底,

    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朦胧的月色中散发着清幽的芳芬。

     霜禽欲下先偷眼,霜天的鸟雀偷闪着双眼欲飞向你,

    粉蝶如知合断魂。花蝴蝶如看见你会欢快得失魄销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幸亏有微吟的诗人可以和你相亲近,

    不须檀板共金樽。不必让凡夫们击拍歌唱和举杯共饮。

第一章 <wbr>宋初文学(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