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3月19日

(2022-03-19 20:23:03)

家沟恐龙化石遗址

 

位于汶南镇宁家沟村,时代为中生代时期。遗址分布在村中及周围农田中,南北300米、东西300米,面积90000平方米,化石发现于蒙阴系淤积岩中,采集的化石有师氏中华弓鳍鱼、圆镜中国龟、师氏盘足龙、真骨鱼及瓣鳃类、介形类、叶肢介等无脊椎动物。19942月公布为第一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3年德国神父莫滕斯在宁家沟一带传教时从村民手中购买三块“龙骨”,1922年瑞典国家地质调查所所长安特生与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联合到宁家沟考察,发现和采集大量保存较好的恐龙骨骼化石、鱼类、昆虫、叶肢介和植物化石,并将考察情况发表,为中国白垩纪时期的古生物研究提出新的见解。1923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和谭锡畴在宁家沟挖掘到两具较完整的恐龙化石,将其运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由古生物学家卡尔·维曼进行研究,其中一具复原,收藏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化博物馆。1934年秋,我国地质学家杨钟健、卞美年等对宁家沟一带第三纪的地层进行实地考察,并核对化石出土地点和层位,采集部分盘足龙骨骼和一些属于兽脚类恐龙以及剑龙类恐龙的背部突脊标本。1911年至1944年间,卡尔·维曼为纪念师丹斯基发现这种恐龙,命名为“师氏盘足龙”,是中国正式命名的第一种蜥脚类恐龙。

“师氏盘足龙”是我国最早的有效恐龙命名代表,它不仅记录了“师氏盘足龙”本身的生存活动历史,而且显示出新泰一带地层的地质年代,对了解恐龙形态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实物标本,同时也为我国建立完整的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地层序年代学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张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