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标签:
选修教案 |
分类: 选修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及课件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梳理字词理解文章含义。
2.了解“养气”的过程及目标,理解“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思想的含义。
3.借鉴孟子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孟子“浩然正气”以及“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养气说”,认识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欲望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不同的思想人格展现了各人不同的道德观,像孔子的君子性格,庄子的隐士性格,墨子的苦行侠性格,而孟子提倡是一种大丈夫性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来体味孟子的大丈夫人格,感受一种浩然之气。
二、组内合作,自学探究
1.知人论世
2.文言知识梳理
⑴记字音:恶乎长
⑵解字词:以直养 馁也 而勿正 今日病矣 不耘苗者也 浩然 芒芒然
⑶识通假:不慊于心(惬)
曾益其所不能(增)
⑷辨活用:以其外之也(名作动,把……看成心外之物)
⑸析句式:敢问夫子恶乎长(状语后置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1.请学生齐读第二则选文。
2.思考问题:景春推崇的“大丈夫”是哪两个人?原因何在?
3.孟子是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的?(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4.孟子认为什么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呢?(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举出中外历史上及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物具有这种大丈夫的品质。
岳飞、文天祥、屈原、司马迁、花木兰……
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学习第一则
1.请一个学生读第一则选文。
2.孟子说他有一项擅长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何谓“浩然之气”?
明确:① 至大至刚 ②配义与道
(2)思考:孟子怎样培养他的浩然之气呢?
明确:①直养无害 ②集义无馁 ③勿正勿忘,勿助长也
(3)宋人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养气不能急于求成,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道理。
(二)学习选文第三则
1.齐读第三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考:哪些人是孟子所说的有浩然之气的人?是大丈夫,真豪杰?
明确: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2.这些人有何特点?
点拨:都来自社会底层,都经过艰苦磨练,成就一番大业——处逆境,历忧患,担大任。
五、随堂练习,当堂反馈
1.讨论: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
点拨: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信念。
六、归纳总结,科学评价
只要你心中有着一份坚守仁义道德的信念,只要我们的这份坚守能够在长年累月中仍始终如一,那么,每个普通人也能在异乎寻常的历史和生活考验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大丈夫。
七、布置作业
1.诵读并背诵以下三段文字: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
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思考比较孟子的“大丈夫”思想和现代“大丈夫”思想的异同。
【板书设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
怎样做:①直养无害
②集义无馁
③勿正勿忘,勿助长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