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必修3文言文复习第三单元

(2016-07-01 00:03:09)
标签:

必修三

文言文复习

分类: 必修三四知识与方法总结

文言文复习

                          

说明:本练习的课文来自《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

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       )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       )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       )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兵而       ),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       )食也。             )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庠序之教,以孝悌                         ),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       )有饿       )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       )岁,      )天下之民至焉。”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

③胜地不常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⑤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木直中绳

③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理直气壮

⑤系向牛头充炭直

⑥四体康且直

3.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多

②山不加增

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④樊哙置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察:邻国之政

②俯察品类之盛

③终不察夫民心

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5.望: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七月既望

④吾令人望其气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以望复关

6.凶:①河内凶

②以为吉凶倚仗

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④缉拿元凶

⑤凶多吉少

7.走:弃甲曳兵而

②窃计亡赵走燕

③秦王还柱而走

8或:五十步而后止

②或命巾车

③左右或引相如去

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⑤云霞明灭或可睹


三、文意理解

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9.劝学  《荀子》

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己,则知      明而      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已:①学不可以已

②无能为也已

天下

④已而相如出

⑤而控于地而已矣

2.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而绝秦赵之欢

余音缕缕,不如缕

④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⑥绝云气,负青天

3.疾:①声非加疾也

②臣少多疾病

尝问天下所恶者

④眼疾手快

⑤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4.致: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以致天下之士

万乘之势

④其致一也

⑤彼于致福者

⑥致谢

5.假:①善假于物也

②武与副中郎将使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愿大王少

④因求假暂归

⑤时人皆以为假

6.兴:风雨兴焉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③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④兴尽悲来

7.知: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知其难也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阴知奸党名姓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素与副张胜相知

⑦阴知奸党名姓

8.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行比一乡

③感吾生之行休

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⑤九岁不行

⑥蹑足行伍之间


三、文意理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10.           )秦论  贾谊

一、     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        )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          )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     )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   )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     )敌,九国之师,逡巡(             )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     )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              )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      )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铦       )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活之地

②宽厚而爱人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2.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

此诚危急存之秋也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

空自苦人之地

3.固:①自以为关中之固

②固一世之雄也

蔺相如止之

汝心之,固不可彻

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度:①度长絜大

②度我至军中

越陌

内立法

⑤尽失其度

⑥几度风雨几度秋

⑦秋月春风等闲度

5.卒:①帅疲弊之卒

②卒相与欢

而单于怒

永和四年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①所以遣将守关者

②将数百之众

信将疑

之无怒

⑤曾不知老之将至

7.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③衡因上书陈事

④恐惧不敢自陈

8.过:①秦论  言说过错

②闻大王有意督

③不数仞而下

蒙拔擢

⑤日午已昏

⑥一日,大母余曰

9.属:①杜赫之为之谋

②衡少善

③举酒

④序三秋


三、文意理解

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却用大段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有何用意?

                                                                                                                                            

 

11.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     )耻(     )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笑之。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       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                )经传(        皆通习之,不拘      时,学于余。余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道: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

何可胜道也哉

策之不以其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道不同,不相为谋

⑦道芷阳间行

2.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示美人及左右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见:①吾未见其明也

②图穷而匕首见

犯乃死

④慈父见背

⑤曹刿请见

4.从:①吾从而师之

②沛会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缔交

④臣从其计

⑤从径道亡

⑥弟走从军阿姨死

5.少:①无长无少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6.如:①弟子不必不如师

②杀人如不能举

纵一苇之所

④王如知此

7.解:①惑之不解

②可以解燕王之患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道也

④师道之不复也久矣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齐师伐我


三、文意理解

第二自然段用了哪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来论证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1.胜:完、尽。②比。③美好的。④胜利。⑤禁受得住。

2.直:①仅仅      只不过。②不弯曲。③正直、忠直。④正确。⑤价值。⑥身体硬朗

3.加:①更加。②增加。③施加。④放。⑤夸大。

4.察:考察。②仔细看。③明察。④举荐。

5.望:希望。②盼望。③农历十六。④观察。⑤声望。⑥遥望

6.凶:①发生饥荒。②祸殃。③不幸。④杀人者。⑤不幸的事。

7.走:逃跑。②奔向,趋附。③跑。

8或:有人。②有时。③有的人。④倘若,如果。⑤也许,或许。

三、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

《劝学》

1.已:①停止。②语气词,通“矣”。已经。④不久。⑤罢了。

2.绝:①横渡。②断绝。停止,消失。④陡陗的。⑤与世隔绝的。⑥直上穿过。

3.疾:①强,声音宏大。②疾病。厌恶、憎恨。④锐利。⑤痛心。⑥通“嫉”妒忌

4.致:①到。②招纳,引来。达到。④情致、性致。⑤追求。⑥表达。

5.假:①借助。②临时的。宽容、原谅。④假期、休假。⑤与“真”相对。

6.兴:兴起,产生。②发动。③兴盛,复兴。④兴致。

7.知:①通“智”,智慧。②知道。③管理。④查知。⑤了解、理会。⑥熟识,交好。⑦查知,调查。

8.行:行为。②品行。③将要。④辈。⑤走路。⑥军队编制单位。

三、本文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过秦论》

1.爱:①吝惜。②爱护。喜爱,欣赏④怜爱

2.亡:①丢失。②逃亡。灭亡。④使……灭亡通“无”,没有。

3.固:①险要地势。②本来。坚决 顽固、固执。⑤巩固。

4.度:①量长短。②估计、推测。越过。制度。⑤常态⑥量词,表次数。⑦过

5.卒:①步兵。②最后。完毕、结束。死亡。⑤通“猝”, 突然。

6.①将领。②带领。且、又。④希望,请。⑤将要

7.①此处为“执、拿”。②陈列。③禀报。④陈述。

8.过:①此处为“指出过失”。②责备。③超过。④过分。⑤时间过去。⑥探望。

9.属:①类。②写。③通“嘱”,此处为“劝酒”。④属于。

三、作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用意是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作对比。

《师说》

1.道:①道理。②主张,思想,学说。方法⑤风尚。⑥志趣。⑦取道。

2.传:①传授。②流传。传递 。④解释经书的著作

3.见:①看见。②通“现”,出现。被。④放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⑤拜见、谒见

4.从:①跟从。②使……跟从,带领。通“纵”。④听从。⑤由、自⑥参加。

5.少:①年龄比我小的人。②稍微。一会儿。

6.如:①比得上。②好像恐怕。到……去。④如果

7.解:①解答。②解除。肢解。④解决

8.师:①老师。②以……为师。学习。④从师⑤有专门特长或技艺的人⑥军队。

三、第二段用了三组对比:一是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二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耻学于师。三是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