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山西太原
(2020-05-25 08:01:15)
标签:
燃油万盏光照宫内蒙山大佛世界第二 |
分类: 散文 |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蒙山的摩崖大佛。据古籍记载,蒙山大佛像高约66米,凿于公元551年,比四川乐山大佛(公元713年)早162年。蒙山大佛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有确切记年的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论高度,蒙山大佛比巴米扬大佛高,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第二大佛。在寥若晨星的世界摩崖石刻佛像中,中国蒙山大佛无疑地位显赫。
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5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从无到有,从消失到重现,再次印证中华文明的博大,彰显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庚子鼠年春四月的一个周末,笔者有幸与中国冶金地质三局工程师刘音义一行,自驾车前往太原西山,登蒙山观大佛。刘音义毕业于地质学院,从事多年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业余时间对佛教、易经以及山西文化有深度研究和思考,登山途中,老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与蒙山大佛有关的故事。
——燃油万盏,光照宫内
公元551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建都,把晋阳(今太原)作为“别都”。高洋性格自负、生活奢侈,不仅把远离邺城的晋阳城修得气势雄伟,还计划扩建东魏时期在晋阳西面山上建立的大庄严寺,并依山就势开凿一尊天下无比的大佛。
为建大佛,高洋征集天下的农夫动工开凿,日夜不息。高洋死后,他的儿子高殷即位,非但没有停止此项工程,反而把工程越搞越大,先后历经五个皇帝、历时25年之久,到北齐后主高纬执政时,大佛才得以完成,取名为“西山大佛”。
《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意思是凿西山大佛,日夜施工,夜晚点亮的万盏灯火,足能照亮山下的晋阳宫。
谁成想,世事轮回,岁月沧桑,自元代后,西山大佛渐渐被埋没了,人们在很长时间内不知它在哪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有了西山大佛的消息。
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简讯,其中写道:“山西省文物工作者最近在太原西南蒙山北峰找到了被埋没六百多年的北齐大型石刻造像晋阳西山大佛”。那么,是谁找到了西山大佛遗迹?
——寻大佛,三闯蒙山觅佛踪
王剑霓(1925—2013),山西省忻州市车道坡村人,副研究馆员。曾任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副主任、南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南郊区支部主任委员。
王剑霓小的时候就听祖父说过“太原西山有大佛”,还听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故事。这些童年记忆深深影响了王剑霓的人生方向——对解开大佛到底身在何方的谜团始终抱有强烈的信念。
1979年,54岁的王剑霓重返工作岗位,到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工作,仍不忘寻找尚未查明的大佛遗迹。“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这其中的“宫”指的是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王剑霓根据这段记载,猜想: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佛,到底哪个才是“西山大佛”呢?若是据《北齐书》中的描述做判断,哪尊大佛所在地“燃油万盆”之时能光照古城营村,便是哪尊大佛了。
于是,王剑霓按此思路,开始了寻佛之路。
适逢1980年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始。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也开始组织人员普查全区地名,王剑霓主动请缨,加入了普查队伍,自带干粮,越河攀峰,沿北部、南部、中部三个方向,三上天龙山,往返达三百余里。得出的结论是:不论身处天龙山石窟的哪个方位,视野都被龙山阻隔,“燃油万盆”根本不会照到“晋阳宫”。
王剑霓老人后又登上龙山童子寺石窟处,匍匐爬入荆棘丛中,才弄明白了这里的大佛像凿于“西山大佛”以后,不能混为一谈。否定了“西山大佛”在天龙山或龙山的说法后,就只有蒙山之说了。王剑霓老人翻阅了大量史书,越来越肯定蒙山之说,也开始了自己三闯蒙山觅佛踪的经历。
第一次,王剑霓在蒙山发现了刻有五代十国时期苏禹圭所撰的《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存段碑,可辨析的文字其意是说:“西山大佛”就在这里,佛像就在“寺后一里”,而寺已不存在了。
王剑霓走访当地人,了解了附近不少地名都包含“寺”字,位于蒙山的“大肚崖”一名,好像提示他大佛就在此地。蒙山脚下的寺底村村民又说,大佛所在的寺院叫“大岩寺”,这些新发现都让王剑霓更为坚信:自己离大佛已经不远。
王剑霓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开始在附近山中寻找高大石崖,他想,如果要凿200尺高的坐像,至少要有同样高度的山崖。于是,第三次探寻大佛,王剑霓将目标锁定在了几处高大的山崖上,最终,在寺北找到了大佛。
被发现时,大佛为释迦牟尼坐像佛,坐北向南,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头部虽已不见,可从身体的构造来看仍能感觉其气势恢宏。
王剑霓爬到巨佛的颈部位置向东南方望去,可见二十里外的古城营村,如果“燃油万盆”,定能“光照宫内”。
后来,经过对天龙山、龙山和蒙山多次实地考证,王老最终认定蒙山“大肚崖”就是史书记载的晋阳西山大佛,并撰写了《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一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地名知识》1983年2期。随后,文化部派考古学家实地勘察后,肯定了蒙山大佛即晋阳西山大佛的说法,认为其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就地遁形,大佛隐世600年
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喜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终于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蒙山大佛被发现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蒙山大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为大佛的修复保护和开发鼓与呼。太原市委、市政府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铸造城市灵魂与神韵的角度,对修复和保护开发蒙山大佛,给予了充分肯定。从2006年开始,当地政府聘请专家对蒙山大佛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头部复原工程展开。2007年10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蒙山大佛全面加固结束。2008年3月,蒙山大佛头部复原工程初步完成。2008年5月12日,蒙山大佛景区对外开放,迎接四方游客。如今,蒙山大佛景区,一个既能体现当地地理文化特征,又能满足信众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面世,蒙山大佛已经成为太原、山西乃至中国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有人这样评价它:蒙山大佛比巴米扬大佛(高53米)高,比乐山大佛(公元713年)早。然而,它因何而建,又为何被破坏得如此严重,它的身上被蒙上了太多像谜一样的色彩。
如今,蒙山大佛,已经成为不少旅游者的首选,这里不仅有大佛,更有多处文物古迹,如铁佛寺、五龙洞、前寺正殿、开化寺、连理双塔。仅蒙山大佛处发现的碑刻就有十二块。这些遗迹无一不诉说着晋阳西山大佛的厚重历史,为研究佛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