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就是《红楼梦》作者的铁证

(2009-07-27 20:58:06)
标签:

曹雪芹

《红楼梦》

陈林

段晴也

原创

分类: 读书

曹雪芹就是《红楼梦》作者的铁证

 断剑江湖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首先是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然后发生质变。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不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如果事物的发展变化没有量变的过程,却突然有人告诉我们,说这事不是这样的,而是那样的,事物已经发生质变了,那么我们要相信他吗?不能!我们不但不能相信他,相反,我们还要问问此人:你是因为无知?还是因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经过老红学家们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知道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已经是一个文学常识。曹雪芹其人,也已经生活在我们中间。可是突然有人站出来说:老红学家们都是骗子!《红楼梦》的作者,根本就不是曹雪芹,而是某某某。这不是要制造混乱吗?颠覆常识,爆炸是猛烈的。可是,要让人相信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发生了质变,就必须给出令人信服的质变的理由。不然,屁放得最响,也终究是臭的。

 

  广州有个叫陈林的人,在新浪上开了一个博客,自称“陈林破译红楼密码”,广告是“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上海的徐晋如教授对他居然欣赏得不得了,称只有他才是真正的红学家。

 

草民是近日才从徐晋如教授一篇关于国学大师新排名的博文里知道这一信息的。作为《红楼梦》的铁杆粉丝,真是深感惭愧:新的“红学”大师早已横空出世,如日出东方,唯我不败,草民竟然孤陋寡闻,至今方知,未去捧场。于是当即从徐教授的那篇博文里推荐的路径找到了这位大师的博客,要一睹他的风采。

 

于是我就看到了他20068月的一篇博文《小说文本不能证明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

 

他的主要理由是:《石头记》一书是青埂峰下那块石头“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它所“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恰恰是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同志的生平经历。曹雪芹只是一位小说初稿的高级编辑,“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即使到现存的最后120回,曹雪芹也只是一位“传书人”。我们能够得出的唯一合理的结论是:在现实中,小说原作者是贾宝玉的原型人物。而这个贾宝玉的原型人物不是曹雪芹。

 

差不多的时候,草民还看到了一则同样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报道:说是近日南京籍“红楼痴人”段晴也与夫人吴玲,耗时三十载,从内证和外引着手,推出《红楼梦真相还原》一书。夫妇二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雷人”观点:“曹雪芹并非实有其人,只是笔名,《红楼梦》是17681774年由7位女人合写的,地点就在南京仓山随园”。 他们认为,所谓“曹雪芹”是作者的说法,是依据《红楼梦》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认定“曹雪芹”是作者。而在这段话的后面,脂批明确指出,文本中写“曹雪芹”是“披阅、增删者”,只是作者放的“烟幕弹”。

 

 

不管是陈林,还是段晴也夫妇,他们认定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的主要依据,都是《红楼梦》第一回里的这一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陈林由此推出结论:曹雪芹是编辑者。段晴也夫妇则据脂批(不知是哪里的脂批。这句话后面明明脂批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怎么就看不见呢?)直接断定这是笔名,放的“烟幕弹”。

 

然而,在草民看来,这同样的一句话,以及相关的文本,却正好铁证如山地证明了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卷第一回里,虚构了一个“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顽石的故事,假托了这部书来源于石头,换言之,也就是假托了这部书的第一作者是顽石。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同上)

 

 

既然已经假托了这部书的第一作者是石头,为了把这把戏做真,作者接着就又做了一篇此书得以传世的奇文: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从上述文字里,可知对此书传世有过贡献的人主要有四个:

一是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二是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三是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

四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上面这四个人,加上顽石,总共五个人,构成了《红楼梦》这部书的创作班子。

顽石是原创者。

空空道人是抄录者。

吴玉峰、孔梅溪是改书名者,空空道人和曹雪芹也参与了改书名,但最终以吴玉峰的为准。

曹雪芹是编辑者。

这看起来挺热闹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作者玩的一个把戏。作者在书中就不断地玩着这种把戏。很多小说家也都会玩这种把戏。我们只要略懂文学艺术的一些创作特点,透过迷雾,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真正的作者,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曹雪芹。

 

因为,不管是顽石,还是空空道人,都是作者的虚构。

难道有人真的以为石头会写小说吗?

难道有人真的相信有一个空空道人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事实就很清楚了。

那个“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人,就是作者。

 

此外,还有一个力证就是:难道有人以为将一部书“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需要花上“不寻常”的“十年辛苦”吗?

现在的小说家写一部同样长的小说要花多少功夫?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花了多少时间呢?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如果这样简单的事实都视而不见,那么还有什么能耐去研究《红楼梦》呢?主流红学不管怎样骗人,都不至于看不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任何一个真正的《红楼梦》读者,任何一个没有名利心,不浮躁,不靠成为红学家吃饭的人,都不难看清这一事实的。

 

其实除了小说文本可以铁证《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之外,还有很多当时的史料的记载,都铁证了这一点。这些资料现在很容易找到,这里就不一一引述了。红楼网

难道这一切都视而不见或不可取信吗?

 

正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学"又出雷人观点:曹雪芹是七个女人的笔名

小说文本不能证明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