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新闻报道:宝洁公司旗下品牌SK-II重新恢复中国内地上市,突然间引起了我很多联想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则新闻原文内容是:宝洁公司3日正式在中国内地恢复专柜销售其全线产品,SK-Ⅱ设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的广州百货大楼专柜被作为首个重新开放的专柜。据悉,中国内地其他地区专柜将在今后几周内陆续重新开放。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李佳怡表示,在有关政府部门近日对于SK-Ⅱ产品安全性做出澄清之后,宝洁公司决定开始恢复SK-Ⅱ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初期会将精力集中在重新开放部分商场的专柜上,这项工作估计将在几周内完成,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近日内公布。
SK-Ⅱ于1998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一直在国内高档 护肤品牌的销售中名列前茅。今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9种SK-Ⅱ
化妆品中检出铬和钕,引发了SK-Ⅱ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全面下架。
据李佳怡介绍,此次风波后,宝洁公司积极配合国家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调查,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与此同时,对购买SK-Ⅱ的消费者进行了退货赔偿,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已拿到赔款,但由此造成的损失不便透露。
李佳怡在3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强调说:“铬和钕等微量元素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宝洁公司绝对没有在生产中添加这些元素,消费者大可放心使用。”
在SK-II出现问题被国内媒体公诸于众以至于最终被中国有关当局要求产品下柜,再到现重新上柜,这不到三个月的时间,SK-II品牌和宝洁公司他们都在做什么?
想必大家一定猜到我要提出的问题:第一、SK-II在这短短几个月内就已经做了完全改进了吗?产品质量方面完全达标了吗?第二、大家知道SK-II只是世界知名日化集团宝洁公司的一个子品牌,而宝洁公司从事件发生到现在整个公司SK-II
TEAM他们解决那些通道问题?第三、一个忠诚度极高的品牌在事件后,能否重新占居消费者心坎上?该如何做?
其实问题远不至两三个了,这里面有个庞大的运营体系,比如生产技术如何调整,公关战略如何部署,媒体宣传推广如何设计,市场营销如何铺垫这些都成了SK-II重新上市的诸多问题,他们需要一一解决。
作为一个旁观者,想要提醒宝洁的是如何将天桥两头或一些地下兜售SK-II的问题解决,这是维护宝洁品牌形象工程之一,保护产品不因外界原因而出现问题的根源。其实身边有许多名流名媛,他们对SK-II抱着一种“只远观而不消费”的心态,他们无法容忍地下兜售SK-II品牌产品的行为。这么多品牌,惟独SK-II在兜售产品中占主流,这又在说明什么,说明仿造者的兜售产品就是“SK-II”生产的产品吗?要不谁也不会花着银子去买罪受,这可是人的面子呢?谁也不想没有面子。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同样的产品花不同钱可以获取,对于大部分中国内地的消费者来讲这是一个可以选择得起的护理产品。它满足了消费者两个方面诉求:一、精神上:用名牌产品(有面子);二、产品功能上:通过产品的使用,护理自己的面子。
在笔者的眼里这就是一个围绕面子的话题,SK-II能迅速回到内地市场柜台,这是宝洁面子和光环所罩着的效果;在这样一个充满特殊意义的事件里,我们不难看出宝洁对中国的影响,相信也只有宝洁可以挽救SK-II的命运,若换成另外一个XX品牌来操作也许难度会更大些,当然产品是要面对市场的,宝洁是一个足以让老百姓信服的品牌,所以SK-II恢复上柜,可能短时间内会有一定影响,时间久了大家就不再去过问这成年旧事。
SK-II品牌已经宣告上市,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1、应该转移到做客户关系修缮,留住客户是他们的关键所在;2、适当的推广促销弥补消费者的抵触心态;3、长期做好公共关系的维护,建立有效地危机反应机制;4、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其获得的利润回馈给中国。
不管怎样,SK-II还是抢在了冰雪来临前上市,这也预示着这个圣诞节不再寒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