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山老照片
施晓宇
2025年3月9日,发小赵跃进通过微信发给我一张真正发黄的老照片,是近60年前摄于福州第一名山——鼓山的老照片。经小我两岁——生于“大跃进”那一年的赵跃进解说,早已淡忘的一段童年记忆在我脑海中徐徐打开。
1966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我父亲所在的福建省二轻厅组织家属去鼓山游玩。当时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与我同龄——当年颇为稀罕的解放牌大卡车——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无论老幼,大家都没地方坐,都是站在颠簸的敞篷车厢上,头顶寒风,手扶车帮上的鼓山。近60年前,5月1日的福州天气还是挺冷的——不似如今,热得很多人穿上衬衫、汗衫了。当年冬天福州郊区农田里还会下雪,城市里还会结冰,市区温度都在零度以下——我们的洗脸毛巾总是冻成一片“铁皮”,不经敲打取不下来。但是,头顶寒风,手扶车帮上的鼓山,这点苦根本不算苦,能够出城游玩的喜悦充溢在每个人的心胸。不过,一个花甲过去,当年和小伙伴们怎么玩的,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唯一留下的,就是这张左邻右舍在鼓山名刹——涌泉寺前的合影照片。
后排左边的是王惠琴阿姨,丈夫是王希友叔叔,夫妻都是四川人。前排左边的是鼓着腮帮子、大约四岁的王敬之,是王惠琴阿姨的儿子。后排中间的是周振志阿姨,丈夫是赵鸿飞叔叔,夫妻都是浙江舟山人。第二排左边第二个是周阿姨的大女儿——与我同龄、1956年出生的赵晓燕;第二排左边第三个是周阿姨的二女儿——1960年出生的赵云凤;第二排左边第四个是周阿姨的大儿子——1958年出生的赵跃进。周阿姨的小儿子赵南翔当年才三岁,没有上鼓山。而第二排左边第一个人就是我,10岁的我与8岁的赵跃进一样愁眉苦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后排右边抱女孩的那个阿姨叫陈金钗,丈夫是涂宾基叔叔,夫妻都是福建莆田人。陈金钗阿姨手上抱着的是小女儿涂荔卿。小女儿的大姐叫涂荔娟,小女孩的二姐叫什么记不得了。记得的是,后来听说她们三姐妹在恢复高考后都考上了大学。因为,涂宾基叔叔是厦门大学化学分析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当时的厦大化学分析专业据说是超过了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有趣的是,在福州五一路水部路26号大院二楼,我家门口对面房间住着的涂家生的是三姐妹,而我家生的是三兄弟——恢复高考后也都考上了大学。因为,我父亲是早年的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法律专业的学生。
赵跃进记性好,他一直记得一个细节:王敬之的妈妈、爸爸都是四川人,爸爸叫王希友。邻居有人开玩笑用福州话学着走街穿巷卖油盐酱醋的小贩叫卖:“希油、哈油啊!”就是普通话的酱油、虾油。赵跃进还记得2003年——二十多年前,定居永安的他和定居香港的大姐赵晓燕与丈夫林敏到福州,跟我和王敬之重逢,还照相留念(我一点也没印象)。那一次见过面后,又是22年过去了!如今赵跃进主要在上海帮助女儿带两个外孙。
2025年3月13日,我借着到厦门参加文艺评审会的机会,终于与发小赵晓燕、赵云凤姐妹又见面了——我的在厦门工作的儿子儿媳,见证了难得的温馨的这一幕。一晃,我们都是年逾花甲,直奔古稀的人了!而我们的父母则早已“墓木拱矣”!
2025、4、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