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寺的罗汉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泉州罗汉 |
2019年11月1日到2日,我应邀参加泉州笔会。1日下午与黄文山、黄燕、张冬青同乘D6233次动车同往泉州,一小时后到达。泉州作家万代辉开车接往“航空酒店”入住,诗人刘志峰与作家蔡芳本迎接,并同往一个酒店出席晚宴。原泉州市委宣传部长洪辉煌、晋江市方志办主任黄良、旅港女作家王燕婷已经在座。
11月2日上午采访市郊著名的青莲寺,由能干的当家宗勤法师介绍寺情。我与老友黄良在膳厅门口喝茶,酝酿写作题材,他准备写青莲寺的古榕,我计划写青莲寺的十八罗汉。下午黄文山、张冬青和我仍乘动车返回福州。11月28日,我写出3100字散文《青莲寺的罗汉》交稿。12月30日,《千年青莲寺》(香港风雅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12月出版)就出版了。
2020年3月11日,主编此书的万代辉发来全书电子版,我才知道书已问世,真是高效率。下面我把《青莲寺的罗汉》全文附上。
2020、3、11
青莲寺的罗汉
一
说到受人敬重的罗汉,尤其说到最为尊贵的十八罗汉,凡有寺庙的地方,就有罗汉,就有十八罗汉,甚至五百罗汉,本不足为奇。但是,闽南泉州青莲寺的十八罗汉却多有与众不同之处,让我刮目相看,过目不忘。
首先,罗汉者,是梵音阿罗汉的简称。原本佛教的罗汉包含杀贼、无生、应供等教义。杀贼的贼,不是盗贼的贼,而是杀尽像贼一样的烦恼;无生的教义是罗汉解脱了生死而不受死亡威胁;应供的教义是罗汉理应享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因此罗汉在佛教界,指的是自觉者,地位仅次于佛与菩萨,为第三等级——是释迦牟尼佛的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境界)。按照人间的说法就是:凡罗汉者个个身心六根清净,无名烦恼已断,内心无贼。且已解脱生死,进入涅盘,配享上天尊贵的供养。所以罗汉听从释迦牟尼佛指派,清心寡欲长住世间,随缘教化,普度众生——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
二
说到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身边十六个亲近的修行者,也是民间佛经中最经常提到的一组罗汉。后来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发展成十八罗汉,他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请看1999年版《辞海》(缩印本)的记载:
《法住记》说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其名为:宾度罗跋啰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厘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睺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宋时有人于十六罗汉外加宾头卢与庆友,或迦叶与军徒钵叹,也有加达摩多罗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与伏虎为十八罗汉。
也就是说,十八罗汉中的最后两位罗汉是另加的,身份无法确定,后以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为中国民间最常见。而罗汉的相貌,大多语焉不详。即便在唐代玄奘法师与庆友尊者所著《法住记》中,也没有关于十六罗汉相貌的具体描述,造像者往往根据自己掌握的佛教常识,结合现实生活中著名的僧人形象,进行艺术的夸张与变形,塑造出十八个超凡脱俗的罗汉形象。在中国,关于十六罗汉的图像,最早出自12世纪,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由官方根据宫廷所藏绘画作品,主持编撰而成的著作《宣和画谱》记载,后梁吴中人(今江苏苏州),著名画家张僧繇画有一幅十六罗汉像。至于十六罗汉的雕刻,在中国,最早可见的是杭州烟霞洞,五代十国吴越国最后一位国王钱俶的舅舅吴延爽发愿刻成的十六罗汉圆雕坐像。有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造像功德碑记》残文记载为证:
都指挥使银青光禄右仆射海县开国男食……吴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罗汉……
后来,始建于五胡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在元代凿刻完成的第97窟,也出现了十六罗汉造像,但面目大同小异,如今更是模糊不清。
再后来,约定俗成的,第一尊罗汉宾度罗跋啰惰阇的造像为:一副端坐神鹿之上,貌似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赏的模样。第二尊罗汉迦诺迦伐蹉的造像为:一副妖魔除尽,玉宇澄清,扬手欢庆,心花怒放的模样。第三尊罗汉迦诺迦跋厘惰阇的造像为:一副举钵化缘的和尚模样。因为迦诺迦跋厘惰阇原本就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总是将铁钵高高举起向众人乞食。得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由此,罗汉的造型大多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只有少数护法罗汉法相庄严,严肃过度,甚至面目凶狠,以示护法、执法的尺度严厉不宽容,这样才能秉承佛陀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譬如降龙与伏虎罗汉,就是护法罗汉,既能降住恶龙与猛虎,自然面目凶狠。又譬如后来手持禅杖的怒目罗汉,也是护法罗汉,同样法相庄严。
三
现在要来说说在十八罗汉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五百罗汉的由来。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有的说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弟子。有的说是坚持跟随释迦牟尼听法的五百弟子。1999年版《辞海》(缩印本)这样记载:
佛教说的五百罗汉,认为他们都是常随释迦听法的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中,佛为五百罗汉授记。但书中都未记具体名号。《大明续藏经》所收明高道素录南宋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则列举了从第一罗汉阿若憍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的名号。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多依此列名。
从此五百罗汉有了名分,也有了五百罗汉的摆放位置(十八罗汉自然名列其中)。他们依次是:
阿若憍陈如;阿泥楼;有贤无垢;须跋陀罗;迦留陀夷;闻声得果;栴檀藏王;施幢无垢;憍梵钵提;因陀得慧……达摩波罗;伽耶伽叶;定果德叶;庄严无忧……鸠摩罗多;毒龙皈依;同声稽首;毗罗胝子;伐苏蜜多……
如今,中国各个寺庙但凡供奉十八罗汉,抑或是五百罗汉,基本都是按照他们原先在册的次序板上钉钉,纹丝不动,排列规整,先后有度。可我发现泉州青莲寺所列的十八罗汉第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排列不讲先后顺序而任意排列。譬如把第七罗汉迦厘迦排在第一位,把第三罗汉迦诺迦跋厘惰阇排在第二位,把第八罗汉伐阇罗弗多罗排在第三位,然后依次是第五罗汉诺距罗、第十罗汉罗睺罗、第二罗汉迦诺迦伐蹉、第十二罗汉因揭陀、第十四罗汉阿氏多、第三罗汉迦诺迦跋厘惰阇、第十一罗汉那伽犀那、第十五罗汉注荼半托迦、第十八罗汉伏虎、第十七罗汉降龙、第六罗汉跋陀罗、第四罗汉苏频陀、第九罗汉半托迦、第十六罗汉注荼半托迦……
这样,就把第十罗汉排在了第二罗汉之前,把第十四罗汉排在了第三罗汉之前,又把第九罗汉排在了第四罗汉之前。这是否寓意着佛教领域也讲究打破论资排辈的老一套约定俗成的成规陋习——表示众生生而平等,佛界也不例外?原先,我以为这是青莲寺当家宗勤法师的刻意之举——有意而为之。后来通过青莲寺惠扬师傅了解到,此乃无意之举,是排列者无意间摆放错位置了。我倒觉得歪打正着,似乎是释迦牟尼在冥冥之中的神示,深具禅意——比有意而为之更加富含寓意。无论如何,这可算作一种创新之举,亦是可取之举。
四
青莲寺的十八罗汉雕像,还有一种独特之美,即个个体现了残缺之美。在我看见的所有罗汉群雕中,大多法相庄严,全手全足,唯独泉州青莲寺的十八罗汉雕像是缺胳膊少腿,四肢残缺不全的。这似乎应验了人人皆知的那句老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古到今,人人都盼望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又人人皆知世上从未有过十全十美的事情。事如此,人如此,佛界亦如此。北宋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写给他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水调歌头》里,写得清清楚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全词表现了苏轼感悟人生禅机和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宽容理解与坦然释怀。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而青莲寺中四肢、身体残缺不全的十八罗汉雕像,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残缺之美和艺术之美。天上月月盈缺的月亮如此,地上亘古不变的断臂维纳斯如此,断壁残垣的圆明园如此,每年“七七”才能相见一次的牛郎织女亦是如此。还有我在散文《“万历三楼”品字开》(收入海峡书局2018年5月出版《走进华安》一书),写到福建省华安县的 “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土楼之母”齐云楼、“土楼碉堡”昇平楼更是如此。历经四百到六百年风雨侵袭的这三座土楼,在我眼里已不完整,但在颓瓦残壁间显现出的是岁月沧桑留下来的残缺之美与沧桑之美。恰与泉州青莲寺中排列的十八罗汉特意雕刻出的残缺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的不正是这种深奥的禅宗哲理?
这是我参见泉州城东郊三公里外的青莲寺得出的感悟和联想。转身离开时,我的脑海里镌刻下近年修葺一新的这座千年古刹中的一副楹联,此联既体现了青莲寺超然物外的闽南泉州自然之美,又点明了青莲寺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的传承关系,亦即青莲寺与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南海普陀山的历史渊源。这正是:
浔海潮通南海水,美山地接雪山春。
2019、11、21—11、2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