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晋江诗群”
(2016-05-11 09:27:24)
标签:
晋江诗群文丛评论菲律宾 |
施晓宇
全文已发2016年2期《星光》季刊,并由菲律宾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勇先生荐发2016年5月10日菲律宾《联合日报》;2016年4期《泉州文学》由文学院院长张明根据我的发言记录亦整理发表。
2000年11月26日,在“晋江诗歌创作研讨会”上,时任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志泽在《关于晋江诗群》的发言中,带头肯定晋江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完全可以认定:晋江诗群已经形成。这是一道多么亮丽、壮观的风景线,特别是当今诗坛不景气、文学创作处于疲软状态,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晋江,出现这一景象,更是令人喜出望外!
晋江诗群首先是诗人多,队伍大。老一辈的著名诗人有蔡其矫,还有曾阅、李灿煌、伍棠、倪森渺、张励志、李琼水等,中青年诗人则有数十名之多。”
2015年11月,时隔整整15年,刘志峰(楼兰)在主编《1949-2015晋江诗人作品精选》的《编者的话》中,用感性的、确凿的数据继续印证以上的论断可以信赖:
“晋江有一片适合继承诗歌传统和探索诗歌发展的土壤。
晋江诗群自2000年命名后,就一直奔走在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晋江本土热爱新诗创作的作者长期保存持在两三百人,目前在晋江工作、生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九人,都能写诗;晋江历年来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的有七十六人(其中已去世一人、离开晋江三人),也大多以诗歌创作为主或写过诗、出过诗集。”
这就有了蔚为大观、令人振奋的8本《晋江诗群文丛》(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于猴年伊始的牵手问世。作为曾经当过21年文学编辑的人,我应该实事求是地说,编辑这套丛书的组织者、主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投入的精力、时间和心智真是太多太多,远非一句太辛苦可以概括。也因此,作为福建省首富县——中国县级市中唯一荣获2009年“品牌城市特别奖”的晋江市,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不忘文学坚守,他们奉献的成果是丰硕的,我们取得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这里我们理应送上最真诚的祝贺和最衷心的感谢。让我们都来认真拜读《晋江诗群文丛》:
《1949-2015晋江诗人作品精选》(刘志峰主编);《蔡其矫的故园诗情》(蔡芳本主编);《诗诵晋江》(吴谨程主编);《大美晋江摄影诗集》(施清凉、吴华明、吴明哲、施勇猛主编);《诗里晋江》(颜长江主编);《围头诗缘》(黄良、刘志峰主编);《晋江诗人论》(李锦秋主编;《晋江诗群与晋江文学现象论》(郑丽玲主编)。
二
在这套《晋江诗群文丛》中,将朗诵诗汇编为专辑《诗诵晋江》,将讴歌围头的诗作汇编为专辑《围头诗缘》,将摄影作品配诗汇编为专辑《大美晋江摄影诗集》不失为创新之举。诚如《诗诵晋江》的主编吴谨程在《编者的话》中所言:
“正是有了晋江诗人的坚守,晋江诗群以集体的姿态‘发出自己的声音’,唱响主旋律,讴歌真善美。
把朗诵诗从其他属性的诗歌作品中独立出来,旨在梳理与展示晋江诗歌创作中独具特色的文本生态,同时作为晋江诗群与诗坛相互交流的一个载体。”
既然2004年福建省诗歌朗诵协会就已成立,那么将歌颂晋江以及晋江人、适合朗诵的诗作汇编为《诗诵晋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十分欣赏著名老诗人曾阅的《周公亮》一诗,赞颂的是北宋晋江籍文臣曾公亮受宋仁宗赵祯指派,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计40卷。周公亮同时是举荐王安石变法的恩人,是勤政爱民的“曾开门”。所以曾阅开门见山写道:
出身仕宦家庭/少年便见个性/用桀骜不驯的眸光/谢绝以父荫/特权封官/果然进考棚/名中甲科前列/声动天下……
《诗诵晋江》的佳作不在少数,譬如吴谨程的《涌动吧晋江》;叶荣宗的《站在晋江之南》;黄俊的《写给春天》;林文滩的《晋江,我的乡梓我的故园》;安安的《彼岸·花》;陈榕谊的《安海的歌韵》;李灿煌的《湾海》;颜长江的《梅岭之歌》等。其中,也许身为教师的缘故,我更偏爱刘志峰的《写意一个世纪的奇想——为母校晋江市实验小学百年校庆而作》,诗中那份挚爱,那种真诚,那样感恩,无疑是对蒸蒸日上的晋江教育事业的深情礼赞:
今天,数十万双莘莘学子的眼睛正向这里瞩望
今天,数百万个晋江人的掌声正在这里回响
今天,数十万颗炽热的心正向这里聚集
今天,数百万种风情演绎成一个世纪的芬芳
晋江实验小学,我们永远的母校呵
你屹立在巍巍的定宫山巅
你卓然在心灯长明的八角楼上……
三
同此一理,把有关围头的诗作汇编成《围头诗缘》,也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独运。毕竟,晋江只有一个围头,福建只有一个围头,中国只有一个围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围头注定要不同凡响和与众不同。请看《围头诗缘》主编黄良和刘志峰在《编者的话》里直抒胸臆:
为什么我们这么关注围头?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在《火光照红海洋》一书中就说,围头是‘值得专门写一部巨大的书的,而且我认为写这部书的人将是最幸福的人’。
……围头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围头半岛尖端,东临台湾海峡,与大金门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五点二海里,是祖国距离大金门最近的地方,面积三平方公里,海岸线六千五百米,拥有蓝天碧水、沙滩绿林、海蚀地貌等大自然景观。
……唐宋时期,围头即是‘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宋元时期,围头古港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四大出海口之一。”
在《围头诗缘》里,我觉得将蔡其矫的《海岸》排在篇首当之无愧。还有蔡桂章的《围头湾》;黄良的《围头水淼淼》(组诗);吴谨程的《围头野菊》;蔡飞跃的《围头湾心旅》;王南斌的《七夕的围头》;夏雄的《围头之忆》;郑泽鸿的《围头,至少我们还有梦》(组诗)亦堪称佳作。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王勇发自真情的《梦回围头》:
炮弹一直落一直落/落在我的/你的,心脏/痛了几十年/近近的海峡/鸡犬的问候亲亲在耳/你我却非用炮弹/狠狠问候/把浪花煮沸……
还有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蔡芳本的《围头》(外二首)也表达出一个资深诗人的心声:
似乎当年的硝烟依稀/还有隆隆的炮声响过耳际/如果不是战争的洗礼/围头不会如此美丽/风墙林立/一湾碧水引来鸥鸟翻飞……
四
谁也知道,我们正进入图文并茂乃至读图的时代。读图的时代从有了“80后”、“90后”开始,尤其手机控一族出现后,纸媒的消亡加速了,同时促进了读图时代的早日到来。这就直接导致了摄影作品的异军突起,辅之以诗配画形式的繁荣昌盛。既如此,将摄影作品配诗汇编为专辑《大美晋江摄影诗集》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科学举措。请看这个专辑的主编之一吴明哲在《莺啼序·大美晋江》用优美的诗词吐露心声:
依然故乡最美,忆汀兰岸芷。指形胜、百尺楼高,望中多少佳致。青草路、灵源织锦,晴烘紫帽千层蕙。更联翩、健笔凌云,春风桃李。
卅载曾经,中流击水,看波翻浪起。听箫鼓、古港长桥,昔年门巷遥对。映云山、东流滚滚,再回首、恍然今日。棹歌轻,唱与斜阳,深盟烟际。
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尹继雄的《世纪大道》和钟健的《减字木兰花·SM》;有张百隐的《敏月江南》和吴文育的《浣溪沙·紫帽山》;有吴松茂的《五店市感怀》和蔡长兴的《八仙山》;有李相华的《华表山石寨》和李锦秋的《画马石》;还有董瑞婷的《母亲河上的风景》和柯芬莹的《凌波之途》;还有许燕影的《璧山栈道》和陈征淮的《深沪烽火台》;还有郭怀望的《溜江》和王霄鹏的《阳光下的战地公园》……
五
需要强调的是,刘志峰主编的《1949-2015晋江诗人作品精选》可谓慧眼独具、宏观考量,精心挑选,老中青三代诗人的作品集体亮相。从蔡其矫的《祈求》《波浪》到张励志的《磨》《芦苇》;从曾阅的《朦胧》到李灿煌的《姑嫂塔》;从倪淼森的《闽南草木题咏》到桂汉标的《咀嚼》;从蔡芳本的《少女洗头发去了》到罗光辉的《海防线上》;从王永志的《梨园戏》到洪安和的《鸽子之死》;从洪雅清的《无根之痛》到范龙泉的《墙壁上的钉子》;从施勇猛的《我知道春天为什么空着》到蔡白萍的《巴黎小调》;从安安的《祈祷词》到洪连进的《如果私奔可以》;从林娜的《在江南》(组诗)到张金的《南方之书》再到骆锦恋的《窗雨》……几乎篇篇佳构,吸人眼球。
六
与《1949-2015晋江诗人作品精选》相媲美的,是颜长江主编的《诗里晋江》。诗人们用优美的诗句讲述晋江五彩缤纷的故事,里面的许多诗篇同样让我过目难忘。恰如颜长江所言:
“相信诗歌里的晋江故事,必将吸引四方的朋友,与诗歌结伴同行,到晋江来做客。”
譬如黄意华的《晋江》与张权斌的《晋江》;
陈瑞统的《深沪湾》与施锦双的《深沪湾》;
王勇的《古檗山庄》和叶荣宗的《古檗山庄》;
桐江的《五里桥》与洪连进的《五里桥》;
万代辉的《安平桥》与吴德祥的《安平桥》;
万代辉的《草庵》与作二的《草庵》;
哈雷的《灵源山》与林登豪的《灵源山》;
蔡尤作的《龙湖》与黄良的《龙湖》;
吴明哲的《竹园小区》与洪安和的《竹园小区》;
叶荣宗的《施琅故居》与林火烟的《施琅故居》;
柯秀贤的《走过吴鲁故居》与贾旭磊的《走进吴鲁故居》……
真的是视角不同,各有千秋。恰恰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莎士比亚说的:
“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七
在李锦秋主编的《晋江诗人论》里,有李锦秋夫子自道的一段话说得在理:
“我所知道的晋江诗歌从来都不属于寂寞的。她像一片海,无止息地翻卷出波浪,在不同的时代里跳跃着一批批诗人,他们以饱蘸乡情与柔如私语的诗篇,激扬和滋润着晋江这片文学热土,也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眼神。”
因了这些关注,于是就有了关于晋江诗人和诗作的52篇评论文章集体亮相,诚属不易。《晋江诗人论》可以算是以评论家为主,包括作家和诗人通过对多数是晋江籍诗人诗作的评析,有力地推动了晋江诗人和诗歌创作的再上层楼,此举功莫大焉。值得存档的有:
陈仲义的《永无止息的“波浪”——蔡其矫诗歌论》;
戴冠青的《在精短的诗章中演绎人生智慧——张励志诗歌简论》;
林焱的《诗“种子”的新生——读曾阅的诗》;
陈侣白的《绿的重洋中最绿的一滴——<</span>李灿煌诗选>序》;
谢春池的《他有一颗淳朴炽热的乡心——蔡桂章诗歌读后》;
林轩鹤的《携着哲理思辨翔舞——蔡芳本现代诗的一种倾向》;
庄伟杰的《走在命定之路上——王永志其人其诗片谈》;
李灿煌的《行旅间寻找美的诗——颜长江诗集<</span>浪游>序》;
向贤彪的《侠骨柔情写真爱——读叶荣宗诗集<</span>爱意情怀>》;
朱谷忠的《读吴明哲的诗》;
郭志杰的《凝聚于物象的诗意概括——读吴谨程诗集<</span>正午阳光的表情>》;
张冬青的《守望家园的自在歌者——读黄良诗集<</span>人生漂流>》;
罗门的《<</span>王勇诗选>序》;
林兴宅的《精神的回归与舒展——评安安的诗歌》。
八
在8本《晋江诗群文丛》中,我们的眼神千万不要与郑丽玲主编的《晋江诗群与晋江文学现象论》失之交臂,否则你将追悔莫及。全书分作四辑:
第一辑《关于晋江诗群与晋江文学现象的研讨》;
第二辑《晋江文学作品集序跋与评论》;
第三辑《晋江文学作品品评》;
第四辑《晋江文学评奖纪盛》。
本来这些内容原可以与《晋江诗人论》合成一集,估计编者考虑到丛书的体例、字数、厚度等因素,才单独成集的,否则合集后全书过于厚重,故而未尝不可。用郑丽玲在《编者的话》里指出的是:
“(此书)旨在对新时期以来晋江文学事业发展的脉络作一番梳理和小结,特别是对晋江诗群,对有关专家提出的晋江文学现象作一次审视和反省。……(其中)有的论述或有过誉之辞,或有不当之处,但我们还是保留了原样,敬请各位文朋诗友批评指正,更恳请大家继续关注晋江文学现象、扶持晋江诗群。”
值得特别留意的,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篇什和内容。
第一辑《关于晋江诗群与晋江文学现象的研讨》:
陈志泽《关于晋江诗群》;陈瑞统《新人的崛起是诗歌的希望——读<</span>晋江诗人二十五家>杂感》;方航仙《漫议晋江诗群创作得失》;林如求《凝视新诗界的晋江星系》。
第二辑《晋江文学作品集序跋与评论》:
蔡其矫《<</span>飞花集>序》;郭风《<</span>乡心集>序》;万国智《诗与散文:晋江的景观》;曾焕鹏《晋江散文四十家论评》;陈启初《<</span>夜半人敲门>后记》;杜成维《<</span>青春晋江>前言》;洪辉煌《<</span>围头情缘>序》;许谋清《<</span>新时期晋江文学作品选>序》;萧村、李灿煌《<</span>晋江籍海外作家作品选>后记》;庄钟庆《读<</span>晋江籍海外作家作品选>》;张陵《晋江的文化形象——读<</span>写家笔下的晋江 >》。
第三辑《晋江文学作品品评》:
郭志杰《海,诗最大的认识——从海的视角看晋江十位青年诗人的作品》;史赋(叶子赋)《非常晋江,非常诗文》。
第四辑《晋江文学评奖纪盛》:
黄世界《文学繁荣的新态势》;《晋江市“永安杯”文学作品大赛评委寄语》;苏永安《我的心愿》。
九
最后要来重点推出《蔡其矫的故园诗情》。蔡其矫先生无疑是“晋江诗群”的旗帜、标杆和领头羊人物,蔡其矫先生同时是福建文坛三棵“不老松”之一(还有作家郭风、何为),如今,三棵“不老松”皆已谢世:蔡其矫先生于2007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郭风先生于2000年1月3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3岁;何为先生于2011年1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故而,蔡其矫无论如何都是晋江人的骄傲。正所谓:“野人怀土,小草恋山。”蔡其矫先生一生都热恋他的故乡晋江,写下太多太多关于故乡晋江的诗篇。用该书主编蔡芳本的话说就是:
“虽然蔡其矫经常云游四海,但对于生他养他的故园晋江无不魂牵梦萦。一年中他总有几个阶段要在他老家住住,呼吸老家的空气,养养花,种种草,会会友,看看乡亲。”
“蔡其矫的故园诗大约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正面抒发对故乡的情感,一草一木、一村一庄、一山一水,无不尽情抒写。二是借题发挥。题是故乡的具体山水草木村庄,写的却是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诗作应该是蔡其矫作品的一个很大特点。……第三种是表面跟故乡无所联系,但真正的内容却是故乡的情思,许多诗句都有故乡的元素、故乡的影子。”
《蔡其矫的故园诗情》共分六辑。
第一辑《蔡其矫笔下的故园》;
第二辑《蔡其矫为故乡诗文集作序》;
第三辑《故乡作家与蔡其矫的交往诗文》;
第四辑《故乡作家评蔡其矫》;
第五辑《怀念蔡其矫的诗文》;
第六辑《附录》。
应该说,主编该书的蔡芳本是尽了心力了。但仍有疏漏,这是凭一人一己之力无法避免的。譬如我就有一篇写蔡其矫先生的散文《诗心如火壮如山——记著名诗人蔡其矫》可以收入第五辑《怀念蔡其矫的诗文》中。这是我写于1987年春天的一篇旧作,发表于1987年3月6日《武汉晚报》,希望再版时补入,也借以纪念已经离开我们9年的蔡其矫先生。
总之,左宗棠介绍过读书的方法:“读书先须明理,非循序渐进、熟读深思不能有所开悟。”巴金也强调过读书的作用:
“加强我那个坚定不移的信仰: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贡献;不在于接受,不在于获取。”
那我们就从《晋江诗群文丛》读起。
2016、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