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富有信息量的照片

标签:
郑州文学报刊新居胡采百年长征起点 |

《中国作家》副主编程绍武和施晓宇(
2003年12月1日晚饭后,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二期高研班(主编班)学员从鲁迅文学院坐大巴出发,到北京西站乘坐22点39分发车的特快前往郑州开会。全班同学47人,有39人与会。在卧铺车厢安顿好才知道女同学禄琴(彝族)随大巴到达北京西站后,临时有事一声不吭又返回鲁院了,次日赶回贵州省。她是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兼毕节市文联主席。在夜行列车上,有趣的是,辽宁著名作家刁斗同学按东北人习惯,赤膊睡觉,结果被捣蛋的人发现了,好些个男同学将冰冷的“咸猪手”塞进被窝让刁斗“吃冰棍”,冻得刁斗杀猪一般叫唤。
12月2日清晨7点,特快安抵郑州火车站。我们的班长杨晓敏——《小小说选刊》主编兼《百花园》主编率部下接站,安排大家入住郑州市三星级“嵩阳饭店”,我与《石油文学》副主编盛丹隽同住6011室。
大家匆匆早餐毕,不顾困乏即上12层会议厅参加“全国文学报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开幕式。本来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要来参加的,临时参加中央重要会议无法到场,结果使本次研讨会“会格”大降。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一个没来不说,就连郑州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也没出席——中国开会历来是讲究主客双方官阶、级别、规格对等的,否则便“名不正则言不顺”。
12月2日下午120多位代表继续发言。3日上午依旧——我的这张照片便是3日上午在注意倾听代表发言时被王童抓拍的,一直到2016年2月才在鲁院主编班微信群里晒出。其实,那次会议除具体会议主办者杨晓敏班长辛苦外,数王童最辛苦也收获最大——在会议期间抓拍了许多有收藏价值的照片,单单我的就不止一张。
王童摄影
2005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我所在的《福建文学》与《北京文学》联合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泰宁县举办“2005年全国中篇小说年会暨全国文学期刊社长、主编论坛”。无论年会也好,论坛也罢,放在这两个地方举办,为的是武夷山市和泰宁县分别拥有“5A”级的武夷山风景区和大金湖风景区,代表与会期间在探讨日益严峻的文学期刊生存问题之际,可以暂且抛开烦恼,放松身心。可惜我的第二期高研班(主编班)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只来了《雨花》杂志副主编姜琍敏;《钟山》杂志副主编傅晓红(已升任江苏省作协创研部主任);《延河》副主编张艳茜;《北京文学》主编助理王童。

2006年1月4日上午,经多方做工作,福建省文联领导在处级干部周一例会上正式宣布开初不舍得放行,现在答应福州大学调我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平调)的决定,同意我辞去福建省文联《散文天地》主编兼《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职务。这样,经过福州大学方面半年来礼贤下士的动员、努力,再经过半个月时间办理一应调动手续,包括经福建省人事厅批准,福大人事处发出商调函、再发出调令,1月19日上午,我正式到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报到。
这算是非常高效了,1月21日福大就正式放寒假了,慢一步要拖延到一个月的寒假后。而且放假前,我通过校长坚决辞去了院长一职,即便校长惜才,主动表示要配备一个得力的业务强的副院长给我,让我教学之余有精力、有时间多为福大创作作品、出版著作,为福大争光,我也还是坚辞了美意。这是我调动前就做好的打算,年届50岁,我希望做个单纯的大学教师,不必徒担虚名,忙于行政,浪费时间。尽管因此我报到后待遇一落千丈,有关人士立马前倨后恭,相当势利,但我不后悔——官场如此,国情亦然,大学也一样。何况作为引进人才,我已经从福州大学校产科领到安置我的一套位于金山的新居钥匙。
2006年2月11日上午,发小孙原特意携带照相机来我宽敞的新居拍摄了一组尚未装修的新居照片,留作纪念,这是其中的一张,颇有纪念意义。
左起:吴丰宽、陈忠实、陈彦、蒋惠莉、雷涛、贾平凹(张艳茜摄影)
2013年8月9日《陕西日报》(记者杨小玲 实习生张枭)报道:
“8月8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协、陕西省文联主办的“纪念胡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陕西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雷涛,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以及著名作家、评论家陈忠实、贾平凹、杨韦昕、李星、肖云儒、李国平、常智奇、冯积岐、畅广元、杨乐生等,以及胡采同志的亲属出席了座谈会。
2013年8月15日,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原省作协主席、省文联主席胡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胡采原名沈成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对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时我正在西安度暑假,有幸被陕西省作家协会组联处处长王晓渭(著名作家王汶石之子)邀请与会。在会上见到了胡采的二儿子胡晓海(《延河》编辑部主任、我的同年好友)和小儿子胡晓波及妻子张志华。胡晓海在会上最后代表家属宣读致谢辞。我在会上认真聆听大家的发言,记录了两千字。其中对贾平凹的发言印象深刻。我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载:
“与会者多为陕西评论家——因胡采生前为著名评论家,作家陈忠实、贾平凹被安排优先发言。……李珩(著名作家李若冰之子,代年迈母亲——作家贺抒玉念发言稿)等先后发言,皆肯定胡采的人品正派、理论水平高、扶持新人。这时贾平凹插话感激当年批判《商州系列》时,胡采保护过他。”
贾平凹感恩报恩的插话得到与会者的共鸣。会间贾平凹离席如厕,路过我面前,还停下来特意和我握手问候。这让我想起人与人的差别真是太大了。就在会场上,包括午餐席间,另一个著名作家居然装作不认识我(陈忠实先生却握手问候我)。当年我在《福建文学》上编发过他的好多篇小说、散文,附来的信可谓动人。现在名气大了,架子也大了。需要说明的是,哈,如今这种过河拆桥的人还真不少。
这是红军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当年红军几乎同时出发的地点有四个——江西省的瑞金县和于都县,福建省的长汀县和宁化县。但所有出发地点路途最远的是长汀县南山镇中屋村,该村离松毛岭不过百余米。所以今天树立起“红军长征零公里处”(观寿公祠门前)。
1934年9月30日上午,正是在这里,在第五次反“围剿”最艰难阶段,50万国军向红区推进,松毛岭成了保卫苏区东线最后的屏障。但是红军长征前夕的最后一战——七天七夜松毛岭阻击战因寡不敌众失败了,红九军团在大坪前(今零公里处)集合,召开群众大会,向苏区群众告别,表示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当天下午2时,红军从钟屋村出发,经河田镇前往长汀县城——漫漫长征路就此迈步。因此,中屋村观寿公祠门前既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零公里处,也是红军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5年2月11日上午——81年后,我在零公里纪念碑前留影。
2016、3、1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