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崛起”作者重逢福州

(2012-02-27 22:15:18)
标签:

孙绍振

福州

谢冕

徐敬亚

在新的崛起面前

北大中文系

杂谈

“三个崛起”作者重逢福州                          2012年元旦,我与孙绍振老师合影于平潭

 20111226日,福州温泉文化节之诗歌高峰论坛在闽江学院举行,时隔30年后,中国诗坛“三崛起”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福建师大中文系孙绍振教授、海南大学中文系徐敬亚教授齐聚福州,共同:

“回顾过去、探讨现在、展望未来,对后朦胧时代诗歌的困境、突围与走向,诗歌在自然和城市文化中的地位,诗歌如何进入公共空间,诗歌对诗人自己、对社会乃至人类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三个崛起”作者重逢福州          左起:孙绍振教授、谢冕教授、徐敬亚教授

说起谢冕、孙绍振、徐敬亚三位教授,谢冕与孙绍振乃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同班同学,且一同留在北大中文系任助教。由于孙绍振在“反右”时期坚持为“右派”辩护的“右倾”表现,于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1973年调到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大前身)中文系任教。

以上三人均为中国诗坛的泰斗级人物,因在30年前分别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崛起的诗群》,而被人们命名为“三个崛起”:

 198057日《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谢冕的诗评《在新的崛起面前》。

 19813期《诗刊》发表福建师大中文系教师孙绍振的诗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19831期《当代文艺诗潮》发表诗人徐敬亚的诗评《崛起的诗群》。

 由此,“三个崛起”的观点一度在全国遭致全面、严厉的大批判。譬如,摘引孙绍振文中的只言片语作为靶子加以炮轰:

“他们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他们甚至于回避去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的场景。他们和我们50年代的颂歌传统和60年代战歌传统有所不同,不是直接去赞美生活,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

 好在,这种“文革”式的粗暴批判而今已经过去,“三个崛起”的观点重新受到人们的充分肯定。这是可喜的。悲哀的是,今天如文学滑坡一样,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中国文坛往事?

 

                                                     20122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