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014-02-25 18:47:06)
标签:
365 |
分类: 语数教学设计 |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真六个生字“雾,薄,换,笋,探,蚕”;会写七个生字,掌握“厂字旁”和“里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
3、继续学习在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4、发挥想象尝试仿写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
2、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
教学难点:
1、理解“轻轻细细、瓢飘洒洒”等词语的意思。
2、读好儿化音:柳条儿、桃花儿、草儿。
教具准备: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欣赏歌曲设疑入题)
1、你喜欢春天吗?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三四五月是春天。再过些日子,春天就要来了。到那时,春光明媚,百花齐放,一切会变得十分美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
1、师扮演小燕子边唱"小燕子"歌曲边做动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呀?你们知道我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2、学生交流。
3、是啊!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可是春天到底在那里呢让我们到下面的录像里去找一找吧。
2、出示课题(板书:春天在哪里?)齐读.
3、“春天在哪里”是一篇“读短文学词句”的课文。它要求我们多读课文,要读得熟、读得好;还要注意学习字词,学习句子。
4、“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标点符号?
5、练读,注意语调往上扬。
6、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四次,都表示提问,句末语调都要上扬。不过,在课题中,并没有标点,也不表示提问,就不必把语调往上扬。(再读课题)
二、范读,了解大意
1、 2、谁能告诉大家春天在哪里呀?(师把桃花发到谁手里就由谁讲)
1、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把说春天在哪里的句子划出来。
听课文录音后,学生回答。板书:枝头
2、看插图,理解词语“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3、学说话:春天在枝头,在草地,在竹林,在田野里。
三、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自学生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边评议边正音。
3、自读课文
四、读短文,理解词句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女生读。思考:春天的枝头是怎样的?哪两行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示: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柳条儿跳舞”是什么意思?动作演示柳条来回摆动,好象在跳舞。)
3、朗读指导,语气中有欢快的感觉。
4、“桃花儿脸红”是什么意思?桃花开出粉红色的花朵,像涨红了脸。)
5、表情朗读。
6、柳条儿为什么会跳舞?桃花儿为什么会脸红?(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7、理解“微微”(动作)
8、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非常柔和,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摩着我们的脸。
9、小结:这节主要说了春天的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是用一问一答两句话写的。我们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
(二)学习第二、三节课文。
春天在草地上和竹林里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按“读读课文,找找句子,理解词句”意思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几行诗告诉我们春天的草地和竹林是怎样的?
男女分别读草地和竹林的内容
2、看插图,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春天来了,小草重新长出嫩叶,像刚睡过一觉刚刚醒来,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3、师述:理解“轻轻薄薄”雾是由小水滴组成的。这些小水滴很轻很轻,很细很细,漂浮在空中,形成了雾
4、指导朗读,注意声音稍轻。
6、句式训练:竹笋探出头来
(5、指导动作演示,理解“探出头”。探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钻露长))
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从地下)
什么时候,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春天)
小草也是从地下长出来的,用这个句式怎么说?
用小草和竹笋合起来,一起说行吗?
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五、展示交流
1、用问答的形式朗读第二三节课文。
2、表演课本剧
六、小结:让我们来做春天的使者,把春天的气息带进教室,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写字,掌握字形
学习“厂字旁”和“里字旁”,分析“微”
八、、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2.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知道了本文中的春天来到了哪里,并认真体会了春天的美。同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尝试仿写课文。训练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春天的枝头、草原、竹林是怎么样的?
(学生用背诵的形式复述春天的枝头、草原、竹林的样子)。
2、句式训练。(课后练习3)
二、根据自学提纲,学习课文
1、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让我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第四节。
2、教学“暖”理解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朗读体会。
4、配上动作,朗读全文。
5、春天里,柳条儿、桃花儿、小草儿,许许多多的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现象同春天的自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书上怎么写春天的自然现象?读有关的四句话。
6、读句:春天来了,威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7、(体验感悟、加深认识)
1、生活中的这个春天让人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来,快让我们画画这朵春天里最美的花。
2、学生描画,画出心中最美丽的花朵。
3、把花朵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或最好的朋友,说出送花原因并会使用礼貌用语。
三、展示交流
四、写字:指导:暖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完成课后练习2
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小河里、树林中)那里怎么样?
板书:
1、春天在哪里
枝头
草地
竹林
田野
教学反思: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了春天的美,通过读文,用自己的手画出了春天的美丽。深刻理解了春天的美丽。
2、笋芽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教学重点:体会笋芽儿生长过程,感受笋芽儿的勇敢。
教学难点:体会笋芽儿生长过程,感受笋芽儿的勇敢。[
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根据自学提纲,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4、(指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笋芽儿在﹍﹍季节生长。它受到了﹍﹍、﹍﹍和﹍﹍的鼓励,长出来了,看到了一个﹍﹍的世间。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三、四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五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四、展示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2、表演课文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文,能够较好的掌握文中出现的新字、生词。并根据自学提示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春雨姑娘的轻柔,雷公公的粗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挡住、呼唤、悄悄地、沉睡、挤到、笋芽儿、顶不动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三、检测反馈。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
3、作品展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如,集体朗诵、歌唱等。
(4、朗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作业: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
春姑娘
雷公公
竹妈妈
教学反思: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按照例文进行写话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同学们交的作业,交流自己的看法。
4、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懂得春天来到的特征和怎样爱护春天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1)春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很多)
(2)今天,我们来完成一项特别的作业,板书“有趣”。
(3)有趣的作业是什么?板书:找春天
(4)自由读一读课文,找找什么是有趣的作业。
(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
(5)出示:"王老师微笑着说:……带到教室里来。"
二、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二人小组交流学习。
3、找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进行针对性教学。
4、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鼻音“嫩”;平舌音“桑”;翘舌音“释”、“摘”、“罩”;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出示幻灯片,打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嗬!小朋友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
(2)小丽解释说:“昨天,我看到一语玉兰花开了,本想摘一朵。。。。。。”
(3)盒盖是一层玻璃纸。
2、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2、认清字形,讲讲识字的方法。
例:形近字识字法:昨
。。。。。。
3、师在讲清字形注意点后,范写生字。
4、生书写。
五、自由读全文。
六、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完成读书的任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学习,学习的效果较以前明显。
第二课时
一、
1、
2、
二、根据自学提纲,学习课文
1、对王老师交给的有趣作业,他们完成得怎么样?
(1)他们找到了哪些代表春天的东西。同学们是怎样把这些东西带到校园里的?(读第二节)
(2)出示“课桌上……”一句,训练朗读长句说话
朗读长句,不读破句,个别读后,评价,再齐读。学校里……个别读句,说意思
(3)让大家仿着用“有……有……还有……”说几个词。
(4)读背三至五自然段。
生:这几段写小丽交的作业是一幅画。
师:画能代表春天吗?大家读读原因。
读后问学生:大家看到小丽会说些什么?
师“这么乖的孩子,大家想用什么语气读?(赞扬、欣赏、夸奖)
(5)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学生:这几段写小龙交的作业是一只美丽的蝴蝶。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只蝴蝶可爱吗?
师:那小龙做得对吗?
出示图片,师讲解昆虫传花粉的作用。
(6)读第九段。
如果你是老师,最喜欢谁的作业,说说理由。
读最后一段,想:这一段讲老师夸奖学生找到了春天。
师:春天多美啊!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7)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展示交流
大家也来找找,什么能代表春天,说一说。
用上“有……有……还有……”说句子。
四、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
桑叶
春天
画玉兰花
蝴蝶
教学反思;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有……有……还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小组检查生字。
(3)小组内同学按照古诗的韵律读诗。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组汇报,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重点读“咏、妆、绦”三个字。
(3)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4.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展示交流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3、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教学反思: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读古诗的方法,能够做到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春天来了,外面的景色想象得很美,并通过读书,看图,理解诗句的大致含义。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
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5.学生自由读诗。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6.全班齐读。
三、根据自学提纲,体会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
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4.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图片。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展示交流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检测反馈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时,能够认真观察图画,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图画,说出诗句的含义。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
2、
3、
4、
5、
重难点、关键
1、
2、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1、
2、
3、
4、
lè(
乐
yuè(
5、学生例举自己学过的多音字,并组词。例如:重、当、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音字说句子。
二、
1、
2、
3、
4、学生进行汇报。
5、用不同的词语意思说句子。
4、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字的例子吗?练习组词、造句。
三、
教学反思:学生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的含义把握不是很准确,说句子的时候也不是应用的很正确,这个需要平时进行字的含义的训练。
第二课时
一、
1、看图讲图意。
2、读诗《爷爷的日子》。
3、解答学生的疑难。
4、自由读诗,小组比读。
二、积累词汇
1、出示词汇。
2、朗读词汇。
3、自己找几个类似的词汇。
三、作业
朗读诗歌。
教学反思:学生读文比较流畅,但是理解的不是很到位。
第三课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教学反思:孩子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能三言两语的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介绍,但是组织成文章有一些难度。个别学生的对事物的观察缺少细心,对家乡的知识了解的过少,以至于无话可说。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