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半夏记
2025-06-21 19:10:13
标签: 枚庸 人生 随感 杂谈 夏至
枚庸
农历五月廿六,夏至。
此刻的天气,高温,闷热。“晚夏至热死牛”的谚语,与六月的赣鄱大地不期而遇。
老话说,“夏至无雨三伏热”。手机里不时跳出的短时强降水和雷电预警,以及扑面而来的热浪,在盛夏中交织,还真有点期盼来场透心凉的大雨。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烈日炙烤后的城市、落阳已西沉的天空,添了几片乌云、些许凉风,好像忽然读懂朱自清笔下“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心境。
依旧陷于繁杂事务的周末,明天又是党校研究生的期末考试,烦躁间,想起味草药,能够熬成凉茶的夏枯草。都说该草冬至而生,遇夏而枯,“历经半载枯荣”。
万物蓬勃的极阳之时,甘愿以干枯果序,独自承载岁月苦凉,变成消解人们湿热的一剂良药。而说它“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更有了几分诗意的注释。
所谓“夏至三候半夏生”,谈及中草药,不得不提半夏。《礼记·月令》有记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这是个与夏至节气最应景,也最契合的名字。
半夏性味辛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调和着我们体内的不和谐状态。而我们人生该有的状态,是不是也当如同“半夏”?
最理想的生活是,一半是填满工作任务的忙碌日,一半是留给蝉鸣星子的仲夏夜;一半在钢筋森林里奔忙,一半在记忆稻田中守望。不求皆如愿,只得半分闲。
可现实往往总让人苦恼。暮色渐浓、华灯初上,我坐在桌旁、盯着屏幕,即使正悠哉敲击着夏至来临的随感,也得用心考虑着交出文稿的思路。
尽管如此是常态,但在夏至这天,半夏之日,仍然会在心中生出属于这个夏天的半分诗意,半分希望。
毕竟,许多丰收都源于半夏,所有盛放皆始于半开。
写于2025年6月21日傍晚
随感|半夏记
枚庸
农历五月廿六,夏至。
此刻的天气,高温,闷热。“晚夏至热死牛”的谚语,与六月的赣鄱大地不期而遇。
老话说,“夏至无雨三伏热”。手机里不时跳出的短时强降水和雷电预警,以及扑面而来的热浪,在盛夏中交织,还真有点期盼来场透心凉的大雨。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烈日炙烤后的城市、落阳已西沉的天空,添了几片乌云、些许凉风,好像忽然读懂朱自清笔下“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心境。
依旧陷于繁杂事务的周末,明天又是党校研究生的期末考试,烦躁间,想起味草药,能够熬成凉茶的夏枯草。都说该草冬至而生,遇夏而枯,“历经半载枯荣”。
万物蓬勃的极阳之时,甘愿以干枯果序,独自承载岁月苦凉,变成消解人们湿热的一剂良药。而说它“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更有了几分诗意的注释。
所谓“夏至三候半夏生”,谈及中草药,不得不提半夏。《礼记·月令》有记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这是个与夏至节气最应景,也最契合的名字。
半夏性味辛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调和着我们体内的不和谐状态。而我们人生该有的状态,是不是也当如同“半夏”?
最理想的生活是,一半是填满工作任务的忙碌日,一半是留给蝉鸣星子的仲夏夜;一半在钢筋森林里奔忙,一半在记忆稻田中守望。不求皆如愿,只得半分闲。
可现实往往总让人苦恼。暮色渐浓、华灯初上,我坐在桌旁、盯着屏幕,即使正悠哉敲击着夏至来临的随感,也得用心考虑着交出文稿的思路。
尽管如此是常态,但在夏至这天,半夏之日,仍然会在心中生出属于这个夏天的半分诗意,半分希望。
毕竟,许多丰收都源于半夏,所有盛放皆始于半开。
写于2025年6月21日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