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枚庸没用
枚庸没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26
  • 关注人气:15,5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间书房

(2016-04-13 22:16:00)
标签:

杂谈

枚庸

书房

归宿

灵魂

分类: 日记随笔

一间书房

书房,在我的潜意识里,是一个特别遥远的名词。

我觉得,书房应该存在于书香门第,存在于名家大宅,存在于高官豪门。至少在我眼里,它本身就透着些贵气。

梁实秋先生在散文《书房》里写到,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的。确实,一般的人家,若能满足学子拥有几本想读的书、有一方可写作的书桌之愿望就算不错,更何况专门辟一间房,作为学习、写作之地?

自小我算是对书钟爱,拥有一间书房,也是我从小以来的愿望。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太好,对书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我和大部分孩子一样,阅读从破旧的小人书开始,那种哥哥姐姐们,甚至是叔叔小姨留下的四格连环画。

后来,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拥有了自己第一套真正的书籍,14册装的《十万个为什么》。从那开始,陆续有了几本书。六岁那年冬天,父亲调动单位,家从工厂宿舍单间搬进了小三居的楼房,于是我又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和一张旧书桌。

六岁到十二岁的六年里,那张旧书桌就成了我摆放书籍杂志的最佳场所,于我而言,这张书桌就是我的“书房”。那时最多的,其实并不是书,而是杂志。《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等等算是必备的,时间长了,杂志便一摞摞堆着,桌上放不下,又找寻一处地作为藏“书”之所,那便是床底。那时候睡得是木板床,床板下面有很大一个空间可以放置物品。

再后来,家里又换成大三居,卧室大了,于是有了个书柜和大书桌,卧室也便算“书房”,一个能读书、写作的地方。上初中后的我,开始买些感兴趣的书,《红与黑》《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都是那个时代读的,现在还留在那个书柜里。渐渐地,书柜越放越满,但那时的书很杂,什么类型都有,不过大多与文学、美术和计算机有关。初高中时代,我继续儿时画画的爱好,也对做网站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没有丢了写作的习惯,所以卧室也成了我的文字加工厂,窗前的书桌,承载了我最初的文学梦想,我的处女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里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张书桌上写下的。

十八岁后,离开小城上大学,宿舍条件还不错,下面是书柜,上面是床,宿舍便成了“书房”。大学时代,痴迷文学,书柜上摆着的,除去教材,就是各类文学选本、专著、杂志。那时闲暇老是去书店,时不时带回几本,读完就塞在书柜,因与文学圈子越走越近,也渐渐收罗了不少作者亲笔签名的作品集。每月定期买《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十月》《芒种》等杂志,四年积累了好几大摞。有时坐在宿舍,看着自己的这些书,也是一种享受,也便感到满足。阅读和写作总是相伴而生,那段日子,写下了《流年》。

可惜的是,大学毕业时,因不便运转,绝大部分杂志被我卖给收废品的阿姨了,四年的积累,就只换了区区几十块钱。留在南昌工作,单位给单身的我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宿舍,除了床,还有一张桌子。于是我又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书房”又变回一张旧书桌。我把几百本书搬到宿舍,在书桌留下一个可以写点东西的角落,其余的地方堆书,还堆得老高老高的。虽然有漂泊的无力,但在工作之余,我仍坚持着写作这件事,两年多时间凑出了《故事,关于爱》这本集子。

我没有想到,自己还是如此幸运,能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能拥有这样一间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房。

细算起来,今年我已然工作快满六周年了。这六年来,我始终在这座城市里找不到归宿感。虽然那小小的宿舍让我在每一个黑夜里有个安身之所,但我的灵魂却总是感到飘忽,就像我那些书不该一直被堆砌在那破旧的书桌一样。

很庆幸,家庭条件还算过得去,给了我坚挺的支持,让我在城南一角,有了这处并不算太大的房子。装修时,我第一个决定,便是把其中一个阳台改造成现在这样的,一间书房,装个大书柜,买张大书桌。把书一本本整整齐齐摆上去,那一刻,心里是温暖的。

这段时间,脚伤在家休养,我用大片的时间,窝在这间书房里,享受着可以独自一人,纯粹地阅读、写作、发呆、听歌的空间。此时,纵然窗外是穿梭的车流,但这间房里,却可以是真正安静的。我忽然觉得一切是那么的安定,我的那些书找到了安放的地方,而我躁动的心,似乎也找到了安放的角落。

这一刻,我想,在这纷繁嘈杂的城市里,有一间房,我的身体有了归宿感,而有一间书房,我的灵魂,似乎也有了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独行者
后一篇:瘸子·哑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