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会认为他们是虚荣的,他们在吹着各种各样的牛逼。开始,我们津津有味,听着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童话,仿佛明天他们就将成为富豪巨商、作家学者、明星演员。后来,我们开始厌恶,不愿再听那些没有未来的故事。
我们把他们当作骗子,心里满是嘲讽、鄙视、嫌弃,避而远之,甚至恨不得在他们写满沧桑而倍觉无耻的脸上再给上一个巴掌。而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是骗子,骗过了所有的人,让我们觉得他们只是虚荣的“牛皮大王”,而不经意间,某一天,他们却果然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站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一刻,我们霎时脸红,是一种恨自己目光短浅的羞愧。
可是偏偏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是那么肤浅的人,这么容易被“欺骗”。我就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曾经跟我关系也不错,但后来我觉得他们太能吹牛,渐渐疏远了。不过,我记忆中有些模糊,不知道是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或者是几个人结合在一起的故事,也不记得他们具体的名和姓,姑且就称呼他们小A、B、C、D吧。
小A好像是我很早以前的同学,大概小学时就在一起玩耍,那时在小城,我的家境还算过得去,有些比较新潮的玩具,常和他在一起分享。后来,我就觉得他虚荣了,因为他老吹牛说他的玩具有多高智能,却从不肯给我看。于是我偷偷找到他家去,经打听他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高智能玩具。再后来,仍在一起玩时,我表面是很羡慕的眼神,其实心里充满了鄙夷。
小B大概是高中和我一个学校,其实我并不是与他同学,开始只能算认识。再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我跟他聊过几次天,算是熟悉了。那时他貌似就在课余做着些小买卖,据说启动资金是父母给的生活费。再后来,他兴奋地跟我说,每个月可以赚多少多少钱。我细算了一下,这在小城,大概是单位中层干部一月的工资。我再看看他那张黝黑的脸,憨厚并不太精明的表情,心里就充满了质疑。
小C是我大学认识的朋友,期初我并不知道他有多热爱舞台,因为我无法将他的长相跟一个演员画个等号。但他时常跟我谈理想,谈表演,谈艺术,直到我开始打击他,让他打消成为主角的白日梦。他依旧去做群众演员,然后跟我说,每一个名演员都是从跑龙套开始的。有一天,他神采奕奕地带着一张剧照跟我说,这部戏有我。而我后来,指着剧中躺在地上的尸体对他说,这也算演戏?
小D比我小几岁,算是和我不同校的小学弟,至少,他称我学长。认识他,似乎是因为我在他学校做的一场不温不火的文学讲座。他常常跑来跟我谈论文学,偶尔也因在一些并不知名的文学比赛获奖请我喝酒。那时我已经出版两本文集,自以为“年轻有为”。他却跟我说,哥,你那两本书根本没什么人知道,没意思,要出就出畅销书。我说,是是,你醉了,回去吧。其实,我心里说,你以为那么容易?
日子依旧是平淡地过,不知道是因为我,还是因为他们,这些A、B、C、D们似乎离我越来越疏远,好像消失在身边的圈子里。直到许多年后的某一天,他们集体用另一个形象在我面前出现。这时的他们,早已不是我眼中的虚荣的骗子,而又实实在在把我“骗”了。
小A后来学习一直很好,读的是国内顶尖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再后来考研考博,据说现在中科院搞科学研究,我想,高智能玩具,对他来说应该也就是玩玩了吧;小B考了个混日子的专科学校,天天想着做生意,敢闯敢拼,加上有些天赋的生意头脑,听说现在经营范围已涉及多个产业,身价应该不低于千万了吧;小C大学毕业后,做了北漂,似乎天天跟一帮子群演去电影学院门口等待机会,偶尔还看他发些片场的照片,后来听说有一部舞台剧将在我所在的城市上演,门口的海报上,主演写着他的名字;小D后面有些日子没有联系,听说他大学在媒体做过实习记者,在杂志社兼职编辑,再后来考了研,加入了作协,再后来,某一个饭局上,听人说起最近有一部畅销书不错,问起作者名字,竟然正是他写的。
后来我有些感慨,有些酸楚,在微博里写下一段话,“我有一群朋友,那时候,他们还没出书,还没做官,没名气也没地位,他们跟我一样,在路边店喝酒,在烤串摊吹牛,在各种场合、媒体互相鼓劲,甚至拍着我的肩膀,叫我哥或弟。后来,他们很久没出现,偶尔我想起他们,他们却好像从未认识过我。这时,我忽然又想起另一群朋友,曾经,我也叫他们,哥或弟。”
文军大姐的留言让我释怀,她说,“人总是在不断进步中,步调一致的可以保持良好关系,原地不动的肯定会被淘汰或遗忘。所以,人们总要不停前行才能保持良好心态。”心态,多好的词,我想,之所以被“欺骗”,是不是正是心态发生了变化,出了问题?
回想我自己,曾经在别人眼里,不也曾是一个吹牛大王吗?当自己说要出书时,周遭不也是鄙夷的目光、嘲讽的言语吗?直到处女作《又是一季花开时》问世,别人是否也觉得自己是个虚荣的“骗子”?但我想,一个人之所以虚荣、吹嘘,正因为处于地处,他能够意识到自己不如他人,他需要一个梦想,一个童话,支撑着自己不断前行,不断攀登,他相信有一天,他可以成功,他的梦,会实现。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此看来,未必赢在起跑线上是好事。故事里的A、B、C、D,跟我比,似乎都输在了起跑线。可事实证明,这些虚荣的“骗子”,最终都在人生不远的弯道,轻松地将我超越。在我沾沾自喜时,在我骄傲自满时,在我拿着过去的一点点成绩,把它们当作传奇故事,也在虚荣地讲述时。
我忽然想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就算我是那只自以为是的兔子,别人却根本不是那只慢腾腾的龟。而此时,我发现,自己才真正是那个虚荣的骗子,用过去构筑了一个童话,成功欺骗了自己。
【作者】枚庸,80年代生,江西崇义人,祖籍永新,现居南昌。写字匠、人民打工者。
(特别说明:因文章需要,文中人物全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除了我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