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三月已临,二月已逝,而我,仍在追忆,我的2011。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活在回忆里的人,就像慢慢品味一杯陈年的老酒。
可若是把文学当粮食,这杯2011年的老酒总让自己感到淡淡的苦涩而难以下咽。
之前我在总结2011的时候,写下《印象·2011》,却不敢像从前一般,大胆地谈文学二字。
想到这个题目,与文学擦肩而过,是看过吴敏小弟新博文《三则好消息》之后的感慨,小弟是我的校友、学弟,一直专于杂文评论,目前任职中国江西网。不可否认,这几年,他成长很快,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大学校园里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可短短两三年之后,尤其是2011年开始,他已经常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评论、数篇文章获大奖,短短几年,已经让我难以望其项背了。
细想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2011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且不说那些一直活跃在文坛的名家大家,他们定然是新作不断的。还有一些常在一起喝酒小聚的文友,也屡出成绩,如抚州丁艳,认识她的时候,她是江西文明网一名兼职编辑,如今已出版文集《生命如莲》。如南昌万俊华,认识他的时候,他是青山湖区司法局局长、小小说新生力军,如今已出版小小说集四部。再有水笔、徐良平、旺旺、刘正辉、汪云飞等兄长、朋友,或在这一年举办个人作品朗诵会、品鉴会,或当选某学会秘书长,或出版发表大量新作,或屡获各类奖项。
而我自己,除了发表屈指可数的几篇旧作,这一年,似乎与文学已隔得太远。
说实话,细数朋友们这么多成绩,有祝贺,有羡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责,反省。为何在别人不断登攀文学高峰的时候,自己只能站在山脚上,抬头仰望。
之所以说与文学擦肩而过,是因为这一年,我仍在坚守,一颗小小的心,总会文学留出那一片纯净的空间。可就像题目,两条相交的铁轨,却在最后分道扬镳,但我仍坚信,在我的世界里,文学一直存在,哪怕并行一阵子,还会汇聚在一起。更让自己后悔的是,这一年错过了太多的机会。
这一年,有好几家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约稿,要出版各类文丛,包括小说集和散文集、随笔集,却迟迟没时间整理和新创作出满意的稿子,一直无法交稿,只得爽约。这一年,省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南昌作协副秘书长李贤平兄负责主持《南昌晚报》“新世纪江西诗群作品展”专栏和组稿《西部》杂志“江西文学新活力30人大展”,多次向我催稿,我也一直没有拿出满意的作品,屡次拖稿,最终没有给他,有些感觉愧疚,对不住兄长。这一年,还有很多杂志发来约稿函,也因为没时间写,而置之不理。
机会是自己的,抓不住由不得谁。我想,去年丢掉的机会,估计很多年后都无法再弥补,拖了一年稿子,今后是不是将没有出版社、杂志社给我约稿了?贤平兄估计也对我失望了。再次,向那些对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编辑、兄长、朋友致歉,确实过去的一年太忙了。
不过我知道,忙有时候,是一个借口,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更多的是心力憔悴,尤其久处政府部门之后,我更是这样一种疲倦,回到家,除了好好睡一觉,别无他求。有文友说,你还搞什么文学,我们都等着你早日提拔,做高官,沾你的光呢!我苦笑,摇摇头,这并非我所想。
自古都说学而优则仕,似乎只有仕途,才是文人的成长目标。可是,谁知道,我在苦苦煎熬,只为了活下去,混口饭吃。在这不知道何时出头的日子里,我更希望,能写出几篇畅快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在尘世灰暗的世界里,用有力的文字和纯洁的思想,来慰藉和净化我的内心。位子越来越高,和作品越来越多相比,我宁愿选择后者。前者是活给别人看,后者才是活出自己。
与文学擦肩而过的日子里,我才知道,它仍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才能给我前行的希望和追逐的动力。 我才终于明白,为何过去的一年,只活在烟酒里是那么苦闷。
当你有一天,发现我不再喝醉,不再抽烟,那就是,我又与文学并肩。
我正在快乐的日子里,把文字作酒,将文学当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