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  论

(2012-02-08 10:03:27)
标签:

枚庸

酒桌

煮酒论英雄

酒文化

家人团聚

行政事务

杂谈

分类: 杂文评论

酒 <wbr> <wbr>论

 

    有人曾跟我说,在国人的饮食生活中,酒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有人总结过,说中国人有近八成的事情应该是在酒桌上办成的,生意可以在酒桌上谈,行政事务可以在酒桌上聊。有些事是在酒桌上谈妥,再按程序办;有些事是先按程序走,在酒桌上最后敲定。简要地总结便是,先喝酒再办事和先办事再喝酒,但似乎都离不开酒这个催化剂。

    久而久之,酒、酒场、酒桌、酒令、酒礼慢慢形成一种文化,国人叫它酒文化。我敢说,或许能把酒作为一种文化的国度应该并不多。从某种程度上,喝酒的习惯与一个人的性格是关联的,喝酒豪爽人,为人处世也相对豪爽和大气,喝酒扭捏的人,为人处世也相对阴险小气。

    当然,人的酒量有大小,却毫无影响酒在国人中的影响,很多人交朋友,都以酒为媒介,所谓煮酒论英雄。甚至有人对官员喝酒有这么一段顺口溜:能喝二两喝五两,这样地干部我欣赏;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才放心;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没人要;能喝一斤喝八两,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能喝八两喝半斤,这样的同志要小心;能喝八两喝半斤,党和人民不放心。不管是不是如以上说的,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酒的重要。

    于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酒是最好的关系调节剂,也因为酒,因为喝酒,因为喝酒的豪爽,结交了不少朋友,也让很多初识的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几乎天天有酒,天天喝酒,天天醉酒,让很多亲朋好友一度认为,我是好酒的,我是嗜酒的。

    其实不然,我并非酒徒,也不是非得靠酒来麻醉自己。只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便是长久以来脑海里被灌输的所谓酒文化。所以当下有国人便指出,国人的酒风气是长久以来留下的陋习。

    当我天天喝酒喝得厌烦,当我某几天晚上滴酒未沾,难得清醒地坐在窗口思考,看着茫茫的夜,各种酒店、夜总会、娱乐城依旧灯火通明,我忽然感到厌恶,甚至觉得那种生活是没有意义的,里面的人,一个个用身体去换一时的所谓愉悦,突然觉得曾也在那些地方推杯换盏的自己,也很傻。

    有某一次,满桌皆醉唯我独醒的时候,才发现,酒醉的人是多么可笑,才猛然醒悟,酒醉的时候,自己不也是别人取笑的对象么?也许别人会说你豪爽,你够兄弟够朋友,可背后,说不定会怎样看不起你,于是告诉自己,喝那么多干嘛,用身体的损伤来换取所谓的义气,实在是代价太大。

    酒未必真能换来朋友,不是有酒肉朋友这么一说么?有好酒的领导退任之后,大发感慨,说在位的时候身边围满了陪你喝酒的人,现在想要再喝上一杯,唯有自斟自饮了。

    当然,不是说不能喝酒,不是说喝酒就一定不对,我也曾想过戒酒,但很多时候,戒了酒确实也非完全可行。兄弟朋友聚会,偶尔打开胸襟,喝上一顿,也无可厚非,亲人家人团聚,喝上几杯,调节气氛也是人之常情。只是,所有东西都要适可而止,掌握一个度。

    喝酒也一样,不管酒能达到什么目的,但一定别伤了自己,凡事过度则为过。

    让酒成为生活的调味品,但不要让酒主宰了生活,成了主料。

    此文仅以自勉,醉与非醉之间,其实也有很大学问,这才是真正的酒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