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海子有关的三月

(2011-03-10 13:20:51)
标签:

枚庸

春光里

诗人

三月

重建家园

死亡之诗

文化

分类: 散文游记

与海子有关的三月

      与海子有关的三月

                          枚 庸

 

    三月的脚步匆匆而来,我的心还仍然没有从二月的时光里走出来,沉醉于过往,是我长久以来的习惯。

   

    有人跟我说,三月,是属于诗人的。我知道,这一切,全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海子。这个15岁就考入北大的才子,这个在25岁那年,将生命交给山海关的火车车轮的年轻诗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但却丝毫不影响我对诗歌的喜欢,不妨碍我和诗人交朋友。而且,自己也偶尔写下一些像诗歌一样的文字。我以为,诗歌是一种随性的表达,最简单的语言,却包含了最真诚、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我不敢说,我有多了解诗歌,多了解诗人。我只知道,诗歌里有多少曾经的理想,有多少执着与哀愁。我只知道,真正的诗人,在生活里是你最值得结交的朋友,他们没有坏心肠,他们只有理想化,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最美好的样子,没有那些,我们不想看到却时刻出现的丑恶。

 

    但我也深深明白,诗人是痛苦的,是无奈的,他们在内心深处并不愿去接受那些与理想背离的现实,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那些零碎的语言,却似乎总是那么苍白无力。甚至有时候,我觉得诗人是自欺欺人的,总是在自己的文字里,构筑那些美好的、充满愿景的意象,告诉自己,那才是世界的样子,却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深渊。

 

    我想,海子是不是这样一个诗人?我有时候也在想,尽管我不是诗人,我会不会也是这样一个人?可是很多疑问没有答案,或许也不需要答案。这让我想起了几个人的名字,顾城、余地、吾同树,他们选择死亡,是不是就等于选择了解脱,选择了心的飞翔?

 

    忽然想起一句话,人一出生就走向死亡。这句话,用在诗人身上尤甚。死亡未必就一定是生命的终结,却预示着生命的黑暗,海子在《死亡之诗》里写道:“夜,在门外里。夜的嘴唇,写下了你的姓名。”我不想去追问,是谁被这夜地黑暗呼喊,但无疑,诗人在夜的黑暗里沉醉,却清醒地感受着来自世俗的孤独。

 

    他们于是在心里构建自己的家园,却只能在短暂的幸福假象里,不可逃脱的感受痛苦。“生存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海子《重建家园》)。所以,海子才会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给自己许下愿景,却摆脱不去,内心的一切忧虑和悲伤,最终走向铁轨,走向肉身的死亡。

 

    有朋友跟我说,海子的死亡,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更渴望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解除这具皮囊的束缚,让灵魂能够真正的解脱。也许,也正是在89年的那个三月里的一次放飞,才让这个三月,都飘着诗人的气息,闪现着海子的名字。

 

    记得海子《春天,十个海子》的句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是的,海子在我们心中复活着,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在这个,与海子有关的三月。

 

——————————————————————

    枚 庸,生于80年代末,纯粹的文字理想主义者,作协会员、人民打工者、文学网站顾问。嗜酒的伪文人,写散文、小说和诗歌,偶而也写评论,出版文集两部,发表文字若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