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民族品牌看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0-07-25 00:10:31)
标签:

枚庸

民族品牌

传统文化

评论

产业

竞争力

才子集团

分类: 杂文评论

从民族品牌看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品牌看传统文化的传承

                     □ 枚 庸

 

    无疑问,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不管是哪个领域,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产业,都不断地推陈出新。没有在这一秒掌握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可能在下一秒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有人肯定会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民族品牌有没有一张商业竞争的王牌呢?答案肯定有,首先,一个民族品牌的文化建设和合理定位很重要。第二,一个民族品牌在技术革新和产业竞争力上,也占有很大的因素。

    不可否认,中国的部分民族品牌如今在全球的地位还是占据了一定的地位。IT行业的联想、神州,电器行业的海尔、长虹,化妆品行业的瑞士莲、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伊利,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百度,体育用品行业的李宁、鸿星尔克,汽车行业的奇瑞、比亚迪、吉利等,都是不错的民族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无论在品牌的文化建设和合理定位上,还是在技术革新与产业竞争力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我想,这些也是民族品牌得以立足、发展的根本基础条件。但是,民族品牌的壮大,仅此就足够了么?这是一个值得中国民族品牌深思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量,在全球的比例并不高。中国目前的工业发展状况,还是以代工、合作生产等模式为主的发展。这种状况的原因,并非中国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不够,相反,中国生产企业的技术竞争完全算走在全球的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恰恰证明了中国的生产技术已经步入成熟期。真正的问题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培养力度不足,品牌的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今天要说到的,是民族品牌和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提到这么一个概念,是基于民族品牌优势发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看现今的中国民族品牌,大多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和技术升级两个关键的过程因素,之所以优势未得到发挥,是品牌本身,缺乏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一个品牌的培养,必须找准一个独特的契合点,把这个契合点作为在全球品牌竞争中的核心,才能够使这个品牌在同类产品中,给受众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培养一批固定的、与品牌文化相契合的客户群体。那在全球的竞争中,什么才是民族品牌的独特性呢?这或许是很多商家都思考过的问题,这一点,笔者从才子集团的商标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

    这个启示,就是今天说的民族品牌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西方品牌的竞争,怎样培养一个东方品牌的优势,很显然,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一个有力因素。当民族品牌与传统文化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民族品牌的独特定位,也给民族品牌本身,赋予了新的内涵。之前提到,品牌的合理定位很重要,传统文化结合的民族品牌,首先就能引得中国本土客户的青睐,占有足够的本土市场,然后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希望了解或者喜欢东方文化的客户关注,培养一批潜在的消费群。

    作为一个民族品牌,从才子集团的商标看,就很好地做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结合。从图标形象来看,一个典型的传统“秀才”的侧影,直挺的腰、微含的前额以及向前微迈的步伐,犹如一个博学、睿智的文人穿越千年,来到现实,给人以信仰以景仰之尊。单单从这个角度,笔者就认为,“才子”品牌有了一个给人眼前一亮的资本,相对其他民族品牌千篇一律地仿造国际品牌字幕变形、简单几何图案拼凑的商标来说,它具备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在其中。对于品牌文化的培养来说,它更是取代了很多品牌,成为一个行业里不可复制的独特,从国内来说,让中国人,从这个品牌,能够读到传统文化之美,从国际来看,让全球市场,能够从这个品牌,读到东方之韵,读到中国之魂。这才是一个民族品牌应该有的气魄,也是一个民族品牌的责任。

    现在很多所谓的民族品牌,已经让国人分不清,究竟是进口还是本土,从这点来看,就失去了民族品牌在国内本有的优势。希望更多的民族品牌,能够看看“才子”商标,或许能够得到一定启发,开创一些更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新品牌。不过“才子”品牌也有所欠缺,在营销上,若能够更多地以“秀才标”为契合点,积极利用它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大打传统文化牌,以传统文化带动品牌发展,估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市场化的今天,民族品牌若能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将会使得传统文化在市场交易和商业发展中,得到渗透和传承,这是民族品牌为传统文化做的一件大好事。同时,笔者也相信,传统文化也会成为民族品牌竞争中的一张特色牌,对民族品牌的文化建设,对民族品牌的推动发展,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管窥之见,若有不到之处、不足之处,不对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