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才看到这则《临川晚报》上的报道,时间是今年6月3日的,显然已经不能算是新闻了。
这则报道的题目是《<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收录我市数名作家作品》,其中提到,在入选的60名作者中,抚州市就占有10多人。但列举的名单中,除刘国芳等名家外,竟然还有我的名字。
我倒不是说跟名家放在一起,拿出来炫耀,而是我根本就不是抚州人,与抚州的几次结缘,也仅仅是因为开笔会。当然,其实我心里是高兴的,因为这样,我便阴差阳错做了回“才子之乡”的公民。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走进抚州,走进临川,我都被它的文化气息所感染,那次回到南昌之后,便写下了《临川寻梦》。之后,还去过很多次抚州,都是由于开笔会或访文友,不管是乡土还是人文,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刘国芳老师的谦逊为人,汪云飞老师的真诚待人,记得抚州的一位位前辈老师对我的提点帮助,记得棠阴古镇的风景,记得汤显祖笔下的“四梦”,记得东乡的佛岭。
我很荣幸,这一回在报纸上做了回临川人,话说回来,在文学的生命上,我该与抚州有着一点血缘,有抚州的各位老师的指正,有抚州风情的影响,第一次参加的大型笔会,江西省微型小说高端论坛,也在抚州。
看到这则报道,还让我想到了一些东西,比如这次入选的作者中,我户籍所在地的赣州、祖籍的吉安,都有不少的作者,却在当地的报纸上没有相关的报道。其实有时候,宣传对作者本身,也是一种鼓励。
正如报道最后说的,如此庞大的创作阵容,在全国屈指可数,这个不断壮大的群体,已成为我国一支重要的小小说创作队伍。我相信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的抚州,更是说的整个江西。
最后,祝福抚州,祝福江西,祝福全国,所有的前辈、老师、文友,能够在创作上大丰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