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故事,一天,国王命令全国的人民去做奶酪,庆祝王后的生日。很快,就有一名大臣前来禀报说:亲爱的陛下,牛奶不够,人们根本没有办法作出那么多的奶酪,来庆祝王后的生日。国王有些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办法。这时候,坐在一边的王后想出了好主意。王后说这还不简单吗?您让大臣去告诉您的人民,从现在开始,把河里的水叫做牛奶,把牛奶叫做水,这样,牛奶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国王觉得这个主意非常的好,就吩咐大臣去传达旨意。很快,大臣又回来了。他说报告国王陛下,现在牛奶有了,但是水又不够了。
这是在《收获》2010年第二期,常芳的小说《阿根廷牛排》里开篇和结尾讲到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自己悟性不够,虽然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有种特殊的感触,却无法确切地明白它的深意。
第一次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还是在前往新余的火车上,粗略地看了看;第二次,是在新余,一个喝了很多酒的夜晚,我喜欢在深夜读书的感觉,那时候,你才能钻进小说的角色里;第三次,是在回南昌的火车上,我不断在回味上面这则故事,想摸索出作者的用意;第四次,就在刚刚不久,尽管如此,仍旧未能弄清楚其间哲理。
不明白小说里的边明古究竟在想什么,这个自己都觉得自欺欺人的历史学教授,他该怎么去寻找生活里的平衡点,也不知道,他在纷杂的人事面前,在一心期望他晋升的妻子和带给他无数轻松契合的女友之间,怎样做到心里的平静。我想,若不是得知自己的身患绝症,有些问题他并不会去想,也不会做到真正的坦然。
生活里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有些问题,你永远也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
我原来说过,如果明天我将要死去,我想,我会做到真正的坦然。可是,每天睁开眼,都是新的一天,你看到的未必都是希望,但生活必须继续下去,继续带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去面对纷杂的人际关系。
这段时间,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把自己封闭起来,好好地想了很多问题,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如果一件事,你在竭尽全力之后,还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也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选择接受现实。人有时候,真的不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活着太累。
想到现在的青海玉树地震,一下让我想起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日子,如果我们也遭遇地震,现在的我,会想些什么呢?我要是死里逃生,我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呢?
祝福地震灾区的人们,相信他们,能够成功战胜灾难,赢得未来的幸福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