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殷夫老师为我作《羡慕枚庸》

标签:
枚庸黄殷夫评说希望信心文学杂谈 |
分类: 关于作者 |
【作者简介】黄殷夫,先后做过木工、农民、教师、乡镇干部等职业,现供职于县委某机关。作品发于《作家报》、《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幽默讽刺·精短小说》、《小小说大世界》等报刊,有作品被《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入选《中学生必读的100篇生活小小说》、《最值得珍藏的小小说选》等多种年度选本,出版有小小说集《谁持彩练当空舞——江西小小说作家五人行》(合著)。
羡慕枚庸
文/ 黄殷夫
除夕夜,我正观看虎年春晚,不时有手机短信的提示音,其中一条,是枚庸发来的。看着这个名字,我忽然产生了要写点文字的冲动。
枚庸,一个在校的80后大学生,目前已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作家网江西版版主,已出版了《又是一季花开时》、《流年》两部文学专著。2008年作为江西省“关爱大使”赴汶川地震灾区,由网络评为“2009中国年度诗人”、“2009中国年度80后最具影响力作家”,新华网、中国江西网、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其作过专访。
认识枚庸,是在2007年11月我同雪弟先生共同策划组织的江西省首届小小说作家联谊会·棠阴笔会上,他是跟着雪弟来的。我因为是东道主,忙前忙后的,自然同他没有多少交流。半个月后,我同他都被邀请参加了第二站的奉新笔会。那日晚饭后,我同他几个年轻人在奉新县城观赏夜景,便同他聊及我儿子的事。他和我儿子相差不了几岁,想必更能了解我儿子的心态。
之后,我便经常进入他的博客,看看他的博文,虽然每次只是蜻蜒点水般匆匆浏览一番,有时也留下只字片语,但“勤奋、有才”便成了我对他的印象。
说他“勤奋”,可以说,在他这般年龄的时候,我丝毫也不会亚于他,只不过我俩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罢了。起点不同,结果当然很难相同了。他的“有才”,我就羡慕了。我在他这个年龄里,文学热席卷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于一个高考落榜,而又无钱补习的我来说,注定要承受着心灵深处最苦闷最彷徨的煎熬。被文学调戏得热血沸腾的我,却无力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也是我之后会痛下决心自学中文专业课程的主要原因。
我曾多次在亲朋好友面前提及,自己在那段风华正茂的年龄里,是如何如何的为自己的文学理想而勤奋着。我还说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后悔,那是因为我始终在一点一点地付出,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从未放弃过。我甚至把那段经历作为教科书似的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教导着自己的孩子。
我在不断地拷问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吗?岁月的风霜,是否已磨平了我的锐角?
我就在这般患得患失之中,错过了人生的这段黄金季节。也造致了虽发表了几百篇文字,满意之作却廖廖无几。
扯远了。
我的这篇文字所要说的是,枚庸以及像枚庸那样拥有文学梦想,勤奋且已具有较深厚文学功底的年轻人,张扬你们的个性吧,趁年轻写出更多更精彩的好文章来。
对枚庸,我是满怀信心的。
【注】在过去的时间里,正因为有像黄殷夫老师这样的很多前辈,给我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地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走到现在。他们对我的肯定,让我一次次满怀信心去面对生活的彷徨和迷茫,让我一次次鼓起克服艰难困苦的勇气。我也明白,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一段艰辛坎坷的经历,也正是这些逆境,造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思想深度,让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更懂得如何把握命运。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去学习,去继承和发扬。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那些给我帮助、指导的作家、编辑们,还有一直默默支持、关注我的读者们,是你们,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对明天充满希望,继续带着梦想上路。最后,我要说,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信任和期望,继续努力,将文学理想坚持到底,请你们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