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九爷的青花瓷瓶

(2010-02-05 21:29:54)
标签:

枚庸

瓷瓶

青花

木匠

九爷

感情

杂谈

分类: 小说诗歌

小说:九爷的青花瓷瓶

 

九爷的青花瓷瓶

             / 枚庸

 

    在我生活的这座小城里,没有不认识九爷的。

    认识九爷,自然是因为九爷的地位,传言,九爷的财产,在小城里至少排前三名。

    别看小城地处偏远山区,可是这里有不少资源,矿产、木材都丰富,靠这两大产业发财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小城的富豪在全省来说,都算多的,要在这群人中间排上前三,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正是如此,九爷,就可称得小城数得上的人物。只是,他并不是矿主,也不是木材商,他每天都跟一堆瓷瓶打交道,可以称他为古董商,可是他又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古董商。大部分瓷瓶都被他自己收藏,只有他看不上眼的才出售,就是这样,九爷也积累了如今这般万贯家财,这足见九爷的不同凡响。

   

    不同凡响的九爷,在我眼里,算是个传奇人物。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这九爷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是什么成就了他的不同凡响呢?为了满足好奇心,我就喜欢找人打听。

    老一辈的人跟我说,九爷是吃过苦的人,他在家里原本有九个兄弟姐妹,排行第九,家里人都叫他老九。而九爷的家族,原本是个望族,家境还算可以,只是,经历过历史沧桑的洗礼,家族日渐破败,到他父亲这一辈,已经走向了没落,成为村子里极其普通的一户,甚至大部分时候,都穷得揭不开锅。

    到后来,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养不起那么多孩子,一家人都饿着肚子勉强生活,世事无常,结果,他的老父亲、几个哥哥姐姐,都还是因疾病或饥饿相继死去,离开了这痛苦的人世,只剩下孤苦的老母亲和年幼的九爷。那时候,是母亲靠着一个人的辛苦劳作,总算把九爷拉扯大了。

    到九爷十三岁那年,他就撑起了一个家的责任,九爷说,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他必须让这个家重振从前的辉煌。可是尚属年幼的九爷,靠什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老母亲那时也早已经因为过度劳累而疾病缠身,看着卧病不起的母亲,九爷只能躲在角落偷偷流泪,然后靠着几亩薄田和打柴度日。

 

    至于后面九爷是如何发家,还得从他的一次拜师学艺,还有一只九爷家祖传的青花瓷瓶说起了,这也是从老一辈人那里打听来的。

    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九爷认识了他后来的师父,一个老木匠。九爷是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掌握一门手艺,或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可是拜师是要交学费的,面对这贫苦的家庭,拜师费是九爷最大的难处,这个难处让九爷几次在家里偷偷躲着哭泣。老母亲发现了九爷的异常,问九爷遇到什么事了,九爷开始并不想告诉母亲,可是,经不起老母亲的一再询问,便把想拜师学做木工的打算告诉了母亲。

    老母亲沉思了一阵,把九爷拉过床前,轻声对九爷说,咱家最值钱的,估计就是你爷爷传下来的那个青花瓷瓶了,你把它拿到城里卖了,或许能够抵得上一笔拜师费。九爷说,那怎么行,这可是咱家的一个传家宝。母亲说,要么你就在当铺里当了,等咱们有了钱,把它赎回来。九爷还犹豫不决,母亲却毅然说,就这么定了。

    其实九爷的老母亲还是很明智的,她也知道,只有靠一门手艺才能翻身了。于是第二天,九爷拿着那个爷爷传下的青花瓷瓶去了城里,找到一家当铺,谁知当铺的掌柜说这瓷瓶并算不上是古董,也不算名贵。九爷一听急了,说这可是我家传的,我还指着它拜师学艺呢,请掌柜行行好。掌柜看九爷可怜,就说给你三块大洋吧。

    三块大洋对九爷来说,也已经不少了,他便拿着钱回到了村里。九爷回村第一件事,便是找到老木匠,跪着对他说,师父,我是来拜师学艺的,我出不起拜师费,只拿家里祖传的瓷瓶换了三块大洋,我想,一块留着养我久病在床的老妈妈,两块给师父作拜师费,您说行么?可怜的孩子,是会博得所有具怜悯之心者同情的。

    老木匠看九爷年少聪颖,又懂得善待老人,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便收下了这个徒弟。九爷确实聪明好学,不久之后,便成为老木匠最得意的徒弟之一,不出一年,就成为了方圆十里出名的木匠了。老木匠看九爷学艺精湛,跟随自己一年不仅没有报酬,还终日劳苦,只混得口饭吃,于心不忍。便让九爷出师,并把他叫到身边,说我能教你的你都学得差不多了,该出师了,好好靠手艺赚钱去,让老母亲享享福吧。

    至此,九爷算是学成了,学成后的九爷来到了小城,开始了木匠生涯。靠着学来的过硬的手艺,很快在小城立下了脚跟,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随着来找九爷做木工的人越来越多,九爷积累了他的第一桶金,并开了一家木匠铺,取了妻、生了子。老母亲也跟着他搬进了城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生活越来越好。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还有很多人奇怪,那九爷怎么又做上了古董生意了呢?我也很奇怪,老一辈的人说,那还得从那只他家祖传的青花瓷瓶说起。

有些人似乎就是劳苦的命,没有享受富贵的福分,九爷的母亲或许就是这样的苦命人。在九爷事业越来越好的时候,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走到了人世的边缘,小城有名的大夫来到老太太床前一看,便对着九爷摇摇头,嘱咐他准备后事吧。

临终前,老太太对身边的九爷说,九啊,你现在也算为咱们家争了一口气了,等你日后生活再宽裕了,把祖传的瓷瓶赎回来吧,这是你爷爷留给你父亲,再留下来给你的,唯一的值钱物件啊。说完,便咽下了气,九爷失声痛哭,在泪水中,他暗下决心,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当初当掉的青花瓷瓶给赎回来,圆老母亲的这个心愿。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九爷就去了那个当铺,可是这时,当铺早已经关张,周围没有人知道当铺掌柜的去向,只是听有人说,他的当铺亏了本,开不下去了,听说早已经回了老家。这一下让九爷不知所措,那要怎么样,才能找回这只祖传的瓷瓶呢,九爷陷入了沉思。

很长的一段时间,九爷的脑海里,都只想着那只青花瓷瓶,没有了做木工的心思,大部分活计都交给了手上的徒弟,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冥思苦想,九爷终于做出了一个大家都想象不到的决定,那就是卖了木匠铺,开一家专门收购青花瓷瓶的古玩店。

九爷做事从来说一不二,既然决意已定,很快便把木匠铺转给了最得意的一个徒弟,自己带着所有的积蓄,开起了一家古玩店。这便是九爷最初与青花瓷瓶的结缘,从那时起,九爷的营生,就是低价收购流落在民间的古玩,然后把它们卖出去,一边做青花瓷瓶的买卖生意,一边寻找那可能遗落民间的祖传瓷瓶。

开始很长时间,因为不懂怎样识别古玩的真假,九爷都是赔本的。人们都说九爷是有运气的,从他的长相便可看出,是个能遇贵人的相,比如当初那个老木匠,就是九爷生命中的贵人。还别说,就在九爷对古玩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小城来了个古玩行家,而且跟九爷一见如故。在他的帮助下,九爷逐渐掌握了对古玩,尤其是青花瓷瓶的鉴别技巧,也得知,自己当初那个青花瓷瓶,确实算不上值钱的东西。

但是,九爷没有放弃对祖传瓷瓶的寻找,因为那只瓷瓶,成了他心中魂牵梦萦的东西,它身上,包含着自己太多的情感。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收购青花瓷瓶,把与当初那只相似的都留下来,把其他的卖出去,靠着这笔买卖艰难生活着。没想到,就这样做了几十年生意,九爷的家业居然还越做越大了。

后来,就有了今天这个家财万贯的九爷,和他那一柜子青花古瓷瓶。据懂行市的人说,九爷有一半的家产,在这一柜子青花瓷瓶上。

 

最近,小城出了大新闻,还是关于九爷的,据说,九爷要把那值一半家产的青花瓷瓶拿出来交换。他要换什么呢?当然还是那只祖传的青花瓷瓶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一次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去问住他家旁边的人,别人告诉我。

原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女们渐渐长大,九爷也慢慢老去。人老了,眼就花了,眼花就容易看走眼,这是做古玩生意的大忌,于是九爷,便把生意交给了儿女。

而即便是不再做古玩生意,九爷还是常常到古玩店转转,并叮嘱儿女们,要是发现了祖传的那个青花瓷瓶,一定要及时告诉他,哪怕花再多的钱,都要把它买下来,此外,还一遍遍地向儿女们嘱咐着那只瓷瓶的特征。

长此以往,儿女们嫌九爷啰嗦,就跟九爷说,你放心吧爹,别老来店里了,你好好和娘在家里呆着享福吧,我们会留心的,你老要是闲着没事,就在家守着那些收回来的瓷瓶吧。九爷知道儿女们嫌自己麻烦,也知道他们不会理解自己想找回那只瓷瓶的心情。

可是,既然孩子都开了口,自己也不好老往店里去,只好每天留在家里,守着那一柜子瓷瓶,每天擦拭着,唉声叹着气。天天唉声叹气的九爷,不久便病倒了,病倒了的九爷,仍旧日夜思念着那只祖传的青花瓷瓶,而且这一种思念,比以往来得更加强烈。

医生来看了,说九爷这病,是心病,家人也都知道,九爷是想那只祖传的瓷瓶想出来的病。看着病倒的九爷,老伴看不下去了,就对九爷说,你再这么病下去可不行啊,我看咱们还是搞个悬赏吧,只要能找回那只瓷瓶,花再多的钱也无所谓。

九爷闭眼沉思了一会儿,说,那就用我那一柜子青花瓷瓶作赏金吧,反正我收下这一柜子瓷瓶,也只是为了寻找那一只祖传瓷瓶。这话说出来,九爷儿女们自然很不舍,可是既然父亲说出来了,再说,命总比钱重要吧,也就按九爷的意思,在小城贴了悬赏公告。

这也就有了后来我们知道的,这个关于九爷的新闻。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还别说,值九爷一半家产的这一柜子青花瓷瓶,确实让很多小鬼们推起了寻找那只九爷祖传的青花瓷瓶的磨。没出几个月,就有个外地男子,带着一只青花瓷瓶,郑重其事地来到了九爷家门口。

九爷听说有人来送青花瓷瓶,赶紧让老伴扶着,颤颤巍巍来到客厅,从老远,他就看到了来人手里捧着的青花瓷瓶。突然,只见九爷挣脱了老伴的搀扶,快步冲了过去,拿过那只瓷瓶,倒过来看,清楚地看到了瓶底那印着祖父名字的图案,顿时痛苦流涕,然后抬头对着天空,大喊一声,娘啊,孩儿终于能了却您的一桩心愿了!

人们都说,还是钱的力量大啊,你看,这才几个月,就找回了九爷花几十年都没找回的瓷瓶,九爷这回该高兴了。是啊,九爷该高兴了,高兴的,还有那个外地人,他从九爷家,用车拖走了那,值九爷一半家产的,一柜子青花瓷瓶。

眼看着找回了青花瓷瓶的九爷,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矍铄,老伴和儿女也都高兴不已。找回瓷瓶的九爷,不再去古玩店,而是整日整日地把自己关在书房,捧着那只祖传瓷瓶端详、发呆。儿女们回来,问九爷的老伴,爹呢。老伴总是带着抱怨说,还不是又在书房,擦拭他那只宝贝瓷瓶呗,我看他都不用吃饭了,看着那瓷瓶就够了。

可是,不到一个月之后,尽管九爷依旧每天呆在书房里,但老伴和儿女们发现,九爷的气色又渐渐变得不好,精神也没瓷瓶刚找回时焕发了,神情一天天变得暗淡。老伴问九爷,你这是怎么了。九爷总是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看着老伴,说,变了,跟想象的不一样了。

老伴和儿女们听了都觉得纳闷,问九爷,什么不一样,难道那只瓷瓶是假的?九爷摆摆手,说不是,瓷瓶是真的,只是,跟想象的,变得不一样了。这句话,谁也没听明白,也许,只有九爷自己,能明白其中的涵义吧。

 

当我听说九爷去了的时候,还是有些惊讶的。是啊,在刚找回瓷瓶时,九爷是那么的精神焕发,谁也不会想到,找回瓷瓶后不足一个月,九爷就这么离开了人世。我说,也许九爷是了却了一桩心事,所以安然地去了该去的地方吧。

后来我听到了九爷生前对老伴和儿女们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也便是前面我说也许只有九爷能明白的那句话。此外,我还听到另外一件事,说九爷老伴和儿女们在一起商量,要把那只祖传的青花瓷瓶和九爷的骨灰一起下葬,于是让九爷老伴跑到书房,去取瓷瓶。

而九爷老伴走到瓷瓶前,说了声,咦?他不是每天都擦拭的么?儿女们跑过来,忙问怎么了?定睛一看,原来,那只祖传的青花瓷瓶身上,已经落满了尘埃,像是一个月都没有擦拭过……

 

----------------------------------

    枚庸,生于80年代末,双子座,纯粹的文字理想主义者。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小说作品若干,出版有散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随笔集《流年》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