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愿做一株栎树

(2010-01-26 15:43:06)
标签:

枚庸

栎树

不材之木

活法

庄子·人世间

分类: 杂文评论

甘愿做一株栎树

 

    《庄子·人世间》里,曾写过这样的句子。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以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夜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这段话说的不材之木,正是指的栎树。这种树不成材料,做什么都不行,可也正因为它没用,所以免遭砍伐,得以长寿。说来有些消极待世的味道,可忽然间,我却有着甘愿做一株栎树的冲动。

    我是个常常自己陷入自我困围的自卑世界的人,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自嘲。于我看来,我根本不具备自嘲的资本,自嘲者,往往有着自己内心的强大支撑,而我,是从内心里,已经将自己击败了。

    正如我的笔名“枚庸”,取得是“没用”的谐音,便是发自心底的自卑感,我承认,自己是个纯粹的自卑者,所有的坚强,只是一种伪装的掩饰。一切希望和幻想,都只是自卑者活下去的勇气依靠,他们大多活在梦里,靠那么一点梦想给自己力量,企图摆脱一种困顿的情境,譬如我,正是这样一个人。

    只是很多时候,我并不承认自己的自卑,我一直固执地以为,我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心去面对所经历的一切,或者说,我有那么一种能力,去与身边诸多的纷繁琐碎抗衡。其实我错了,大多的,都只是假象。

    之前,早已读过《庄子·人世间》里的这段话,但是没有多大的感觉,因为那时候,我仍然残存一丝咸鱼翻身的幻想,我一直天真的以为,自己生来的与众不同,必然使自己能够鹤立鸡群,成为参天大树。

    可是这么多年来的自我反省和认知思索,让我渐渐明白,有些时候,做一株栎树未必不好,承认自己的自卑,总比盲目的自大要好得多。说这些话,有些淡漠的味道,也似乎,像个步入知天命年龄的人说的话。其实,栎树未必就不成长,它仍在不断成长,只是,它选择了一种,更适合它自己的活法罢了。

    人们都说,庄子的思想有时候太消极,其实不然,处世之道,有时候是一种人为的东西,琢磨不透,意识总是要随着自身所处的客观情况而改变的。入世,固然是一种看似积极的人生态度,激流勇进,是一种搏击的壮丽,然而出世,未必就像某些人说的逃避,它或许是一种恬静,一种淡然,要自在许多。

    我想,我就是这么一株栎树,仍旧是这样的年轻,并不像之前老是叫嚣的,我心已经苍老,我依然很年轻,处在多姿多彩的青春年华。而年轻的栎树,也应该明白,既然没有多大的本事,就不该再有太多的奢望,安心地享受这不受砍伐之苦,也是不错的活法,轻松而悠然自得,这也该是属于我的活法吧。

    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追逐了这么久,赢得过一些掌声与鲜花,可我清楚地明白,这条路还很远,很漫长。我这一株木材,未必有它真正的实用价值,而且这一路,我活的太累,思想受的煎熬太多,年轻的身心,背负了太多本不该属于这个年代的承重包袱。所以,再次读到《庄子》里的这段话,我再次想到了重生。

    在年初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期待,并没有真正想过,用什么样的方式,以怎样的状态,重新拉开一段人生的序幕。这一刻,忽然有了一个目标,那便是,甘愿做一株栎树,快乐而自在地活着。

    我把这种活法看作是一种平衡,中国文化里讲究的平衡。既然无法做栋梁,何不就像栎树一样,看似卑微的活着,淡看风雨波澜,当一个个可造之材都被砍伐殆尽,成舟、成棺、成器、成梁柱之后,依旧那样傲然挺立在人世间,彰显属于它不材之木的独特之美呢?想想便露出了笑容,这是发自内心久违的笑颜。

    从今以后,甘愿做一株栎树,承认我的卑微,承认我的无用,不再选择争夺阳光雨露,不再与那些松柏杉木争高低,躲在某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以长寿而满足,成就独特之美。

    如此说来,无欲无求,也是一种美的活法,如同,一株栎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恋的时光
后一篇:一切随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