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值得我深思的文章
(2009-11-25 14:41:28)
标签:
枚庸文坛批评九天揽月文化 |
分类: 杂文评论 |
“文学死了”、“文坛死了”、“文学是个屁”,这些骂肯定偏激或者怀着某种文字以外的意图。只看骂街的人,韩寒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了。找到一本他的《零下一度》拜读了一大半。我是佩服我的耐心和意志的,那些文字印刷出来真是极大的浪费——浪费了财富资源、浪费了书号、更浪费了读者时间。我看到的只是自吹自擂的叫骂带一些自恋,毫无文笔可言;昨天误入“文坛名痞”王朔的博客,刚忙落荒而逃,这位大爷可得罪不起,我肯定是骂不过他,我倒是窃喜他不见得会拿正眼看我这么一个连小角色也不算的人。看到韩寒、王朔、赵丽华我也感慨:文坛死了!
中国的文坛如何死的?中国人太多挤死的;遇到王朔被骂死的;同韩寒一起裸奔冻死的;与赵丽华一起只收不种耗尽资源死的;与郭敬明王蒙一起玩阴谋被谋害的;更多的是吹大牛吹死的。
我认识我们市作协一些“作家”,但是他们写的我都看不上眼,但是人家的大作总见于这个刊那个报,我向我们《衡水晚报》投过几次稿,想来被编辑大人投进了垃圾筐,没有回信。朋友劝我入作协,我简直觉得是同流合污,开始拒绝,终于还是禁不住虚荣的诱惑入了作协,好在我又几十次投稿也没被理睬。
在新浪开博初抱着一副清高相,四处流窜,到处批评名博名家,也有骂我反唇相讥的,也有不屑理睬的,终于骂出一个圈子管理员的荣誉。我是忠于职守的,并且老毛病总犯,少不得挑人刺。昨晚于枚庸博客又看到我曾批评过的一位东北的著名作家,他是写小小说的,我曾批评他写的一篇文字不算小说,顶多算个故事,人家大概气得七窍生烟了,辩解说已经在《小说月刊》发表了,并被什么刊物转载,我很狼狈。想来也许那不过是人家的一篇随便写的文字,不具代表性,这次进了庙焉能不烧香?谦恭诚敬的拜读了两篇我还是赶紧逃走了,怕忍不住再管不住嘴说几句让大作家大发雷霆之怒的话。
说到小小说,就想起我曾在小小说论坛上发“伪小小说”两篇帖子,没完全被删除,算是人家宽容。
郭德纲有《论中国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我忽然想起,其实中国文坛和中国相声有很多相似之处。相声圈子里侯宝林大师后我个人觉得只剩马志明先生还算大家,别的惨不忍睹,没有让人发笑的相声。郭德纲如今声名鹊起,我是喜欢郭德纲的,觉得除了侯宝林先生马三立父子还真没人及得上。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文坛继路遥先生之后贾平凹先生还在苦苦支撑。
声的衰落是与政治的参与有关的,文坛的衰落也与文坛后面的官气和钱气有相当关系。郭德纲论断:相声的衰落不是因为继承了传统而是继承传统不够是极英明的,文坛又何尝不是?那些三年内写出的两本长篇小说我很怀疑有什么内涵?年纪轻轻已出两本文集,所谓厚积薄发的论断被他们打倒了,真神童也。诸位神童没准哪天就能糊弄个诺贝尔文学奖回来。
我只是一个农民,无知无识,不算文人,想轻谁也是蚍蜉撼树,有的只是一点狂妄,在此图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