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那边,渴望的眼睛

(2008-07-19 23:05:45)
标签:

枚庸

孩子

支教

农村

渴望

杂谈

分类: 杂文评论

天那边,渴望的眼睛

这是我的同学“三下乡”时带回的一张照片,那孩子渴望的眼神,给我震撼

 

    对于支教,我很早就有过这样的念头。边远山区,有着对教育的极大渴求,在我原来看来,大学生支教的数量太少是影响了山区孩子命运的一大主要因素。我曾经说过,想在大学毕业后到西部山区支教一两年,我一直以为,通过每个人一两年的力量,就可以改变一种知识贫困的现状。

    无意间找到的电影《天那边》,带给我更多关于农村支教的讯息和思考。影片讲述了由赵冉饰演的美丽女大学生许晓萌和刘科饰演的恋人江可可在大学毕业后,一起报名志愿到边远山村里的水咕噜小学支教,并且相约坚持三个月。在天的那边,他们与吴军饰演的罗老师和山里一群可爱的孩子相识,围绕着三尺讲台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欢乐的生活,对人生的选择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终许晓萌放弃了城里的教师工作,选择了投身农村教育事业,而并不仅仅是短期的支教。

    影片中村小老师的一句话,使我一直以来的念头一扫而空。他说,“你们这些支教的老师,确实有水平,可是你们支教,只待三个月、半年,就算是一年两年。可你们迟早是要走的,这班孩子们同样改变不了什么,你们走后,我们的水平跟不上,这课还怎么上?”听完这句话后,我当时愣住了,支教,终归是要结束的,可是孩子们的命运还没有结束,谁来为他们的未来负责,谁来继续带领他们走出山区,走向更广阔的天空,还是那些留在最基层、默默奉献的农村教师们,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我曾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个专题的节目,就是讲诉很多将终身献给农村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那么动人心扉,每一个情节都那么催人泪下。我当时也看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下放的老教授,在西部山区教书,然后把毕生的经历都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自己却累倒在了讲台,安详地走了。相比起他们来,我想,每一个,都应该比支教的徐本禹更能够感动中国。

    当然,能做出支教决定的人,依然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而能够扎扎实实地在边远地区待上一年半载的人,也实在是不容易,我现在,也只是一个人在想,真正到了要做出决定那一刻,我不知道我是否还是如此坚定,能够打点行囊,踏上西部支教的路途,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要为山区的教育事业,为那些山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人,总是有那么一点自私的成分,所以不能指望太多的人,能够扎根于山区教育,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一辈子留在山区小学,留在了那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中间。比如我,就是一个自私的人,我没有那么伟大,不可能甘于做一辈子山村教师,我想,我这类人,并不是就要被人批判,但是那些甘于无私奉献的人,一定是值得所有的人尊敬的,他们创造了未来。

    不管我能做什么,我都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天那边,渴望的眼睛。他们让你的心灵得到震撼,让你总是不断地努力奋斗,去为他们做出你的贡献,哪怕是微微的一点儿力,就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谁都不要忘了那对知识的渴求,那眼神,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想给他们力量和坚持。那些生活在蜜罐里,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学习的孩子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还有什么理由贪玩捣蛋。

    忽然感到很无助,很脆弱。没有坚定投身山村教育的决心,没有默默付出建设山村小学的无私。我天生不是伟人,我只求能为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为那些祖国的未来,献出绵薄的一点儿力量就足够。

    无力做出牺牲,但忘不了,天那边,渴望的眼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